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參審陪審雖未敲定 改變現況為司改共識

  • 時間:2017-08-14 05:50
  • 新聞引據:中央社
  • 撰稿編輯:王育偉
蔡英文總統13日指出,司改國是會議雖未對參審或陪審制做出決議,但現況須改變是共識,「國民法官」或法官晉用多元化等作法,如有完善配套應更能貼近「國民情感」。
蔡總統13日上午邀請司法記者至官邸早午餐及茶敘,司法院長許宗力及法務部長邱太三到場參與;2個半小時的討論期間,蔡總統除傾聽司法記者意見、接受提問,也進一步解釋論述司改成果與未來路徑理念。
蔡總統12日在司法改革國是會議總結會議說,大家對參審或陪審有不同見解,但有共識,現在制度確實不夠完善、一定要改,後續改革一定要讓人民有更多參與,讓國民法官走進法庭。許宗力則說,要當性質類似美國陪審員的「國民法官」有基本條件,還在研擬中。
邱太三則說,現行台北地檢署檢察官和台北地方法院法官比例為160:90;檢察官應要有數倍於法官的人力;蔡總統、許宗力也指出,要檢討現行法官、檢察官的人力配置,減輕被形容為「血汗司法」的過勞情形。蔡總統說,可考慮增加檢察事務官及法官助理去做基本工作,減輕法官及檢察官工作負擔。許宗力提及,法律規定司法機關總員額限制為1萬3900人,他認為法官助理幫忙法官撰寫判決書可行。
媒體問到最高法院法官選任程序,由總統任命部分,因12日司法改革國是會議總結會議,蔡總統宣布進行投票表決,經過投票,多數人同意要修改;對此,蔡總統說,最高法院的法官人事權,誰任命不重要,重要是建立一套機制找出最佳人選。
另外,總統表示,照顧「國民情感」為司改重要一環,期待法律必須更貼近國民生活、更容易理解,但改革需要時間,宜先處理沒有太大歧見的議題。
蔡總統提到,「法官不語」是以前傳統的理念,現今已不合時宜,許多法律人很會講話,邏輯清楚,但是一般人卻聽不懂。在民主社會中,法官應該能夠自己說清楚自己的判決,才能建立民眾的信任感;推動判決白話文運動也有必要,讓民眾能看得懂判決書。
被問及司改國是會議總結會議後的下一步時,蔡總統指出,希望能盡快向立法院做簡報,因為司改牽涉的修法範圍廣泛,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及法官法等都須修法,雖然民進黨團表明不會照單全收,但初步仍傾向先跟立法院的司法及法制委員會簡報。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