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台大幽門桿菌研究涵蓋南向國 可供治療參考

  • 時間:2017-09-14 11:45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張德厚
台大幽門桿菌研究涵蓋南向國 可供治療參考
台大針對幽門桿菌抗藥性研究,可提供新南向國家因地制宜選擇適合當地的第一線治療藥物。(張德厚攝)
感染幽門桿菌與罹患消化性潰瘍及胃癌高度相關,由台大醫院所領導的跨國研究團隊發現,因幽門桿菌的抗藥性增加,已使得第一線治療藥物的成功率大幅降低,必須要擬定新的治療策略。這項研究內容涵蓋紐澳、印度及東南亞各國,可做為新南向國家治療消化性潰瘍及降低胃癌發生率的重要參考,研究成果並已登上國際知名期刊。
全世界因胃癌死亡的人口,約有三分之二集中發生在亞洲地區。感染幽門桿菌不但會導致消化性潰瘍,胃癌發生率更比未感染者高出5.9倍,近年來隨著抗生素使用量的增加,幽門桿菌的抗藥性也逐年上升。
台大醫院內科部主任吳明賢表示,由台大醫院與各國專家所組成的「亞太幽門桿菌疾病聯盟」,系統性研究分析各國治療文獻,歸納出各國感染幽門桿菌抗藥性及第一線治療藥物的根除率,可以提供亞太國家因地制宜選擇當地合適的第一線治療藥物。台大醫院內科部主任吳明賢:『(原音)我們發現亞太地區第一線常見的抗生素抗藥性越來越高,以第一線最常使用的2種藥物阿莫西林(Amoxicillin)及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目前在大部分的亞洲地區國家都已經超過警戒線,治療效果將會很差。假如要達到第一線處方要達到90%以上,必須要使用過去比較少用的抗生素,另外可以使用非質子幫浦抑制劑,這是目前可以提高除菌力、減少抗藥性的一個策略。』
吳明賢指出,這項研究與澳洲、日本、馬來西亞、印度等各國專家們合作,研究內容涵蓋紐澳、印度及東南亞各國,將可做為新南向國家治療消化性潰瘍及降低胃癌發生率的重要參考。吳明賢:『(原音)這個研究其中在我們政府南向的國家就包括越南、泰國等幾個比較大的國家,事實上我們在這個研究的團隊裡面,也有包括印度、馬來西亞的專家,這個研究的成果絕對可以成為南向國家在制訂他們幽門螺旋桿菌除菌的參考。』
吳明賢表示,這項研究對於亞太地區幽門桿菌的防治有重要貢獻,研究成果並已刊登在國際頂尖醫學期刊「刺胳針腸胃與肝病學」(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該研究仍在持續當中,研究團隊未來將探討各國在各種疾病的發生率不同,是否跟幽門螺旋桿菌不同的致病性有關。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