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教部推大學社會責任計畫 解決在地問題

  • 時間:2018-01-01 17:10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陳國維
為使大學扮演地方智庫的角色,教育部試辦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USR),各校可選定在地關懷、產業鏈結、永續環境、食品安全或長期照護等議題,向教育部申請實踐計畫,讓師生透過人文關懷與協助解決區域問題的概念,發揮大學價值,善盡社會責任。

教育部推動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以在地連結與人才培育為核心,從在地需求出發,解決在地問題。目前各計畫持續進行中,有的計畫已展現初步成果,像國立虎尾科技大學的「開創虎尾溪流域四生好環境」計畫,以「生產、生態、生活、生命」為軸向,將師徒制用於農業人才培育,形成由教師、農業師傅及學生三者組成的伴護機制。
參與計畫的生物科技系學生劉蕙綺,透過蘭花師傅的講解步驟及技術分享,看見農民用心種植農作物的努力,而想學習研發品種,成為快樂的農夫。虎尾科技大學並藉由開設「農村生活食驗場」通識課程,帶領學生與在地社區連結,進入農村踏查,拉近學生與土地、居民及農村的距離,學校已媒合12名學生到6位農業師傅的農場,進行深度學習。
教育部次長姚立德表示,解決社會問題不是僅靠專業知識就夠了,還需要整合知識,各校透過大學社會責任計畫的實踐,不僅讓老師的教學不再侷限於既有科系,也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具整合視野。姚立德:『(原音)老師帶著學生走出教室,到學校的外面,實際上去解決社區的問題、社會的問題,這個是最適合的跨域學習機會。』
由靜宜大學展開的「建構幸福銀髮生態圈」計畫,就以跨領域師生參與在地實踐,訓練實作力,協助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發展完整服務,校內共有4個學院、10門課程、7名教師、13名業師及313名學生參與這項計畫,規模龐大。學生透過課程自主召開檢討會議,主動將自身的改變發布在社群媒體,將社區實作視為責任,成為改變社區的實踐者。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