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巴塞隆納恐攻一周年 嫌犯家鄉難如往昔

  • 時間:2018-08-14 13:50
  • 新聞引據:採訪、法新社
  • 撰稿編輯:楊昭彥
巴塞隆納恐攻一周年 嫌犯家鄉難如往昔
西班牙大城巴塞隆納17日發生廂型車衝撞人群、造成15人喪生和上百人受傷。(資料照片/AFP)
西班牙加泰隆尼亞(Catalonia)恐攻案即將滿一周年。現在嫌犯出身的東北部山間城鎮里波爾(Ripoll),仍舊籠罩在懷疑、不理解與靜默之中。
一年前,當地多名年輕人發起行動,奪走16條性命,至今里波爾鎮仍未恢復往昔。尤其這座城鎮人口只有1萬零6百人,幾乎每個人都知道彼此,想恢復平靜更為困難。
被控犯罪的聖戰份子曾就讀的學校,在建築物立面掛上寫著「我們譴責暴力」的布條。這是目前去年夏天恐攻案僅存可見的痕跡,很少在地人願意談起這件事。
58歲的普尤(Juani Pujol)是少數願意開口的人,他說,「我們試著過正常生活,但很困難。」「即便沒有爭執,這些事情還是影響了你,讓你變得更像種族主義者,而且比平常更小心翼翼。」
里波爾鎮地處庇里牛斯山脈(Pyrenees)下方,到去年以前,主要是以其美麗的聖本篤修會修道院聞名。
不過,2017年8月17、18日過後,一切全都變了。里波爾鎮成為全球媒體關注的焦點,因為當局發現,當時發生在巴塞隆納(Barcelona)與海濱渡假勝地坎布里爾斯(Cambrils)的雙重攻擊案,背後的恐怖小組就是在里波爾鎮起家。
里波爾鎮一處清真寺的伊瑪目(imam)花了多個月時間,煽動包括4對兄弟在內的一群友人,說服他們策劃大規模攻擊。然而去年8月16日,他們製造爆裂物的廢棄房舍意外爆炸,迫使他們臨時行動。
其中一人開著廂型車,沿著熱鬧的巴塞隆納蘭布拉大道(Las Ramblas)衝撞行人,其他人則是到120公里開外,駕駛轎車闖進坎布里爾斯的海濱步道。
這群同夥之中共有8人喪命,其中6人是遭警方擊斃,爆炸事件則造成包括伊瑪目在內的兩人死亡。現在還有3人身陷大牢。
瑪爾西(Wafa Marsi)曾是當地的市政人員,協助迎接里波爾鎮的移民家庭。回憶起這幫嫌犯,瑪爾西說:「我知道他們…他們從來不暴力。」「社會稱他們是恐怖分子、伊斯蘭份子、聖戰份子,是非常容易的事。但對我們來說他們有名字,他們叫尤尼斯(Younes)、他們叫穆沙(Moussa)、他們叫胡薩(Hussa)…」「我們想把那些晦氣全掃到毯子下藏起來,是非常正常的事。」
在發生恐攻案之後,去年秋天加泰隆尼亞試圖脫離西班牙的行動,沸沸揚揚了好幾個月,淡化了攻擊事件。但隨著恐攻案即將滿一周年,回憶又再度湧現,一名法官並准許公開部份調查成果。
媒體上星期刊出的照片,顯示去年作案的年輕人正在準備炸藥,或是一邊微笑一邊試穿自殺背心。還有影片拍攝他們開玩笑地談論,自己造成的傷害會有多大。
里波爾鎮的居民現在又開始談論,這批17至28歲的年輕人在這裡長大,還有非穆斯林朋友,參加運動俱樂部,有工作又說著一口流利的加泰隆尼亞語。他們怎麼會有這麼大的改變?
調查結果指向激進化他們的伊瑪目艾斯沙提(Abdelbaki Es Satty)。說服這批年輕人的他,在西班牙有販毒的犯罪紀錄。區域警察發言人歐立瓦(Albert Oliva)另指出,整個激進化過程並無他人知曉,即便是他們最親近的朋友與家人也未察覺。
歐立瓦並補充,融入社會並不意味著什麼。他提到警方對第一、二代移民所作的調查,進一步解釋:「現在我們不那麼關注他們是否融入社會了,而是更在意他們對社會是否有歸屬感。」
瑪爾西也表示,這批年輕人可能覺得自己不是西班牙人,更不是家族原鄉摩洛哥人。
他說,「缺乏身分認同,是(恐攻)召募者利用的弱點」。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