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飛航調查專家會議 美軍要求參加臨時喊卡

  • 時間:2018-09-16 09:23
  • 新聞引據:中央社
  • 撰稿編輯:張順祥
飛航調查專家會議 美軍要求參加臨時喊卡
飛安會實驗室是調查員練功重要基地,飛安會實驗室主任官文霖介紹,除了黑盒子解讀器,高精密3D掃描儀可從受損飛機殘骸中,檢視肉眼無法察覺的瑕疵。
(圖:中央社)
飛航事故調查員紀錄器工作小組(Accident Investigator Recorder,簡稱AIR)有25個會員國,18至20日將在台灣召開年會,今年由飛航安全調查委員會主辦。飛安會執行長官文霖今天(16日)證實,美軍安管單位要求參加,臨時以預算不足作罷。
官文霖說,美國的空軍及陸軍安全管理單位曾來函,表達也要派人出席會議,如果成行,將是美國軍方首次參加在北美以外地區召開的AIR會議,飛安會也特別寄出邀請函,不過,美國軍方臨時以預算不足,回覆無法參加。
今年出席AIR會議的會員代表約40人,除台灣的飛安會人員外,另15個國家官方調查機構代表分別來自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德國、荷蘭、瑞典、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澳洲、沙烏地阿拉伯、巴西、俄羅斯、巴布亞紐幾內亞。
今年AIR會議有三大討論主題,包括深海打撈技術、損害紀錄器與損害晶片處理、新調查技術。
飛航事故調查員紀錄器工作小組是在2003年成立的國際性組織,台灣的飛航安全調查委員會是五個創始會員之一,AIR每年年會輪流在不同會員國舉辦。
根據飛安會提供的資料,2003年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NTSB)、加拿大運輸安全委員會(TSB)、法國航空失事調查局(BEA)、澳大利亞運輸安全局(ATSB)和飛安會(ASC)意識到持續發展黑盒子座艙語音通話紀錄器(CVR)和飛航資料紀錄器(FDR)關鍵技術的重要性,及調查部門間的技術合作需求,共創飛航事故調查員紀錄器工作小組(AIR)。
AIR會員以年會及專屬資訊平台作為資訊交流的管道,工作小組的成果也被整合納入國際民航組織(ICAO)的飛航紀錄器專家工作小組中討論。
2004年,第一屆AIR專家會議在美國NTSB召開,因AIR的構想是飛安會提出,會中一致通過由飛安會架設紀錄器資訊平台(International Recorder Investigator Group,簡稱IRIG),作為關鍵技術討論與技術傳承用途。
AIR專屬的資訊平台一直由飛安會管理,因AIR會員全部是官方調查機構,這也是台灣有實質影響力的國際組織,中國大陸至今還未獲准加入。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