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假新聞/修法治假新聞 立委指執行端才是問題

  • 時間:2018-09-19 17:50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蕭照平
假新聞/修法治假新聞 立委指執行端才是問題
民進黨發言人鄭運鵬轉述選對會決議將啟動北市長徵召程序(劉玉秋攝)
為了防堵假新聞,行政部門除了設立即時新聞澄清專區外,也有立委主張透過修改「社會秩序維護法」或「國家安全法」來整頓亂象。修法能否解決問題,許多法制背景的立委並沒有正面表態,但多認為至少現行法律應該要落實,同時他們也點出假新聞的在定義上、誰來認定、追查人力等執行端可能遇到的問題,因此,不管是要納「社維法」或較為敏感的「國安法」都認為要先多多討論。

如何化解「假新聞」危機,成為國會重要議題。民進黨團書記長鄭運鵬把「假新聞」區分為「新聞媒體」、「社群軟體」以及「造謠中央廚房」等3種管道。對於來自中國有系統性的「造謠中央廚房」,他認為這可以從國安法裡從嚴規定。
不過,把「假新聞」區分為「捏造」與「轉傳」面向的國民黨籍司法及法制委員會立委許淑華認為,「轉傳」是否要入罪可以討論,且現行「社維法」有對「捏造」訂有罰責,如果還要加上修改「國安法」只是徒增兩岸對立情勢。
有立委對要不要修國安法有歧見,也有立委認為執行端更是思考重點。有法官背景的民進黨立委周春米指出,法律上是有一套規範言論自由的比例原則,例如「社維法」就對造謠訂有罰則;她認為應讓民眾了解「假新聞要受罰」,否則法律會形同具文,但是要加重行政罰或有刑事責任還可再討論,只不過行政機關可能要因應「調查面」擴大的問題。她說:『(原音)其實假新聞、假消息就是在(社維法)謠言部分,現行法就有法制面,只是現行大家要不要修正,追查的話,你面臨的挑戰跟損害很大,當然一定要花成本去追,不能講說受限很多問題不去追。』
同樣有法律背景的時代力量立委黃國昌指出,世界各國的立法潮流,都是在確保言論自由前提下,從規範對象、規範內容、規範方式以及權責機關等面向探討「假新聞」的防制,在釐清不同面向影響前就拉高國安層級或倡議修法,對事情沒有幫助。
黃國昌進一步表示,「假新聞」的成因很多,其中一項攸關媒體產製流程與產製結構,他認為NCC應該先善用目前可用的政策工具,管理已經出現問題的媒體環境。他說:『(原音)如果出現的狀況是,系統性的漠視真相或是惡意系統性的去攻擊這件事情,這種事情在換照時,NCC還不管的話,整個規範不用講新的法律,既有的法律跟規範架構就會蕩然無存、變得毫無意義。』
而親民黨團總召李鴻鈞直言,這項議題的核心在於「假新聞的定義」以及「誰來認定」,這將會是法律面的第一道難題,如果要修法,這些問題必須先談清楚。

相關留言

假新聞假消息頻傳 引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