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大選過後 不可忽視的網路世代

  • 時間:2014-12-05 16:34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李憶璇
大選過後 不可忽視的網路世代
九合一選舉29日舉行,數千名無黨籍台北市長候選人柯文哲的支持者晚間在競選總部前觀看開票,對於柯文哲的持續領先歡呼興奮。
(圖:中央社)
「9合1」地方選舉落幕,執政黨慘敗,有人認為,生存在網路世代的年輕人不再對政治冷漠而踴躍投票,是導致票數變動的關鍵因素之一。在資訊大量彙整的網路時代,網路世代的力量不容忽視,候選人及政黨也不得不開始重視年輕族群的聲音。
◎傳統民調褪色 需融合新科技
「9合1」選前10天,媒體民調封關,不得再公布民調結果。不過,選舉結果揭曉,和民調封關前有很大出入。以新北市為例,國民黨新北市長候選人朱立倫民調原是大幅領先民進黨新北市長候選人游錫堃,但朱立倫最後卻只以2萬多票險勝;其他縣市結果也與民調多有不同,推測投票變數,是多達62萬的「首投族」。
首投族特色是年輕、政黨色彩模糊、熟悉網路社群資訊,手機、平板電腦不離身,因此對於以家用電話為民意調查的傳統民調,並無法追蹤這群人的投票意向,也使得傳統民調在選後被大幅檢討。
文化大學廣告系副教授鈕則勳表示,年輕族群很明顯在這次大選中扮演關鍵角色,他們藉由網路平台討論政治,被傳統民調所忽略,因此將來民調必須有所調整。他說:『(原音)一般來講,就以以前一些經驗研究顯示,網路族群投票的比例是不高的,即便會在網路上討論。所以現在過去的經驗研究,可能沒辦法呼應現在的狀況,所以現在政黨、候選人甚至是民調公司也好,可能要想方設法,在民調中找到年輕族群的蹤影。』
◎年輕族不再對政治冷漠 把握神聖一票
鈕則勳指出,以往研究都認為,年輕族群即使會在網路上討論,但最後會去投票的比例並不高,但這次顯然打破了這樣的現象,可能原因包括首都候選人出現藍綠兩黨以外的人士,吸引年輕人目光;另一個就是公民運動在今年得到非常蓬勃的發展,催生更多民眾關心政治。
政治大學廣告系教授鄭自隆則認為,大環境的不理想,讓年輕人失去希望,因此將心力轉而關注到選舉,抒發對世代的不平之鳴。他說:『(原音)這是整個社會氛圍的關係,當年輕人他有希望,他努力工作可以得到適當回報的時候,他就不會把太多的心力關注在這塊,他就會去努力賺錢,就跟60、70年代的人一樣,他們不會去關心政治,因為努力工作就可以出人頭地。』
資深鄉民的七年級生紀先生表示,這不是他第一次投票,但這次卻特別研究在選區的市長候選人,要謹慎投下自己的一票。他表示,因為網路社群越來越發達,大眾可接觸到的資訊已不限於傳統媒體,網路上充斥著各種訊息、八卦及小道消息等,引起自然而然的廣泛討論。
◎網路世代討論政治 學者正面看待
相較於年輕的網路族群從「政治冷漠」到「政治關注」,連帶形成媒體爭相報導網路輿論,再進而引起談話性節目的跟進討論,這樣的資訊循環,在學者看來正面效果大於負面影響。
學者表示,年輕人開始關心政治,也會讓政黨及候選人不得不重視年輕人的心聲,將來才會提出有利於年輕人的政見,進一步獲得年輕族群支持。鈕則勳:『(原音)我覺得其實好的比較多,我以前大家會認為年輕族群對政治不關心、對公共事務冷漠,所以台灣的政治情勢都由一些年紀大、觀念相對保守的人來把持;現在年輕人參政,就迫使這些政黨跟政治人物要去正視年輕人的需求,政策制定上也會盡量去滿足他們的需要,我覺得這是年輕人關注公共事務明顯的好處,能使政黨跟政治人物重新定義政策,去呼應年輕人,對下一代或台灣未來發展都有正面助益。』
◎網路討論成新聞來源 媒體需扮守門人
近年社群網站、社群軟體的興起,讓資訊更快速的流通,人人都可以是訊息的傳播者與提供者。不過,學者提醒,媒體在輕易獲得新聞素材的過程中,必須發揮「守門人」功能,不能有「撿到籃子裡就是菜」的感覺,不能認為年輕人是時下主流,就把網路裡年輕人聲音較大的訊息全部不加思索、不加評論地直接產製成新聞,應多元、多角度解讀與剖析。
這次大選,許多縣市投票結果未能充分反應民調,顯示傳統民調不涉及網路的侷限性,而首投族開始重視政治,對照出的是對大環境不滿,藉選票宣洩憤怒,及政黨不夠關注年輕票源的可能。網路世代的到來,創造了新的趨勢與課題,值得各界深思。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