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聽老兵說話 鍾蕾妮默默紀錄歷史

  • 時間:2015-08-07 12:11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劉品希
聽老兵說話 鍾蕾妮默默紀錄歷史
鍾蕾妮採訪時,不忘送上印有「抗戰英雄」的紅彩帶給老兵。(鍾蕾妮 提供)
60多年前隨著國民政府撤退來台的老兵,如今已慢慢凋零,他們當年拋家棄子、出生入死抵擋日軍侵略,但在時代變遷下,只成為少數人的記憶。不捨老兵被遺忘,鍾蕾妮默默記錄每位老兵的故事,要慰藉老兵孤單的心靈,也要告訴台灣民眾,因為他們當年的誓死守護,我們才有今天的生活。
◎老兵宿命 有苦難言
1937年到1945年,中日大戰開打,國軍以懸殊的戰力抵擋日軍的侵略,歷經8年的抗日戰爭,終於獲得勝利,但還來不及喜悅,隨後又爆發國共內戰,60萬大軍在烽火中拋家棄子,一路漂洋過海來到台灣。
一甲子的歲月過去了,在台灣已為數不多的眷村中,這些當年英挺的青年在薄暮中撐著微彎的身軀,孤獨地坐在公園的長椅上,他們緬懷著自己壯烈的歲月,但這段過去早已隨著時代及政治的變遷,逐漸被遺忘或捨棄。
說到老兵的「原罪」,身為所謂「外省第二代」的鍾蕾妮再清楚不過。她說:『(原音)因為那時我們在眷村的時候,我非常明顯記得一件事情,就是我們村子裡有一條路,每天早上都有早市,村子裡有個媽媽她的門是開在這邊,前面有個攤販,人家也沒跟攤販收租金,因為你在我家地盤這邊,那個伯母要出來,就說麻煩你讓一下,我要出來,你擋到我門口了,那個攤販馬上就說哪裡是妳的家,這裡哪裡是妳的家,妳家在那邊好不好,在對面好不好,這哪裡是妳的家啊,那個伯母真的是被她一轟不知該怎麼辦,你明明就在我家門口啊。然後又聽到一個說法,叫中國豬滾回去,這心態是情何以堪啊,這群老兵當年是為了不要讓台灣被中共赤化,去出生入死,823大家也都知道的。』
鍾蕾妮的父親也是老兵,為了抗戰,文科出身的他不顧家人的反對,毅然決然報考空軍官校,從此改變人生。鍾蕾妮的母親則出生在日軍重點轟炸的浙江,小小年紀的她當年在校園裡踏著屍體找書包,甚至差點被日軍姦殺,所幸躲過一劫,鍾蕾妮也才能聽到這些慘烈的故事。就是因為看到了這些時代巨輪下的悲哀,她決定站出來做些別人眼中的傻事,成立了全球華人紀念抗日協會,希望讓這些無名英雄能得到應有的尊重與榮耀。
◎宣揚歷史 只為安慰老兵
鍾蕾妮說:『(原音)可是當年他們的想法都認為說,我們只是來這邊,退在這邊,我們就是保衛台灣不會被共產黨侵略,也許我們哪天要反攻大陸,就沒想到會這樣待了一輩子,在台灣待的時間比他們在大陸待的時間還久,那他們是不得已的,而且他們真的是要保衛台灣,為什麼台灣的人現在要對他們講這些話呢?所以其實要去宣揚長輩們的歷史,其實有個很大的心態,其實是安慰他們。』
「安慰老兵」,就是這麼簡單的想法,開啟了鍾蕾妮宣揚老兵的生涯。
2003年,她在旁人協助下,進了空軍官校拍了些資料,辦了第一場以「814筧橋空戰」為主題的展覽及音樂晚會,那時她的父親已在加護病房重病昏迷,活動結束後,她把音樂會成果放給在病榻上的父親聽,昏迷不醒的父親居然跟著哼唱起來,隔天上午,鍾爸爸便離開人世。談起這段與父親的最後記憶,鍾蕾妮早已淚流滿面,父親哼唱軍歌的面容,也成了她的最大動力。
鍾蕾妮說:『(原音)我就跟我媽說,你跟爸爸講一下,我在辦這個活動,所以我這幾天沒有去看他。後來等到整個活動辦完之後,因為我有錄音,我就拿那個錄音,因為錄音裡面一定有些空軍軍歌、抗戰歌曲,我就拿給我爸爸聽,我說,爸爸,我昨天辦了這個活動,你聽聽看這些歌曲。那我把這音樂放給我爸聽的時候,我明顯知道我爸爸跟著唱,他在哼,他在哼那個歌,然後…第二天早上10點他就走了,我覺得他在等我,我也很開心,在他有生之年,他能看到我辦了這個814的活動,我覺得還蠻感謝的,他沒有在我忙到一蹋糊塗的時候離開我,因為那樣我的活動就辦不成了,他...』
◎老兵有好多話想說
在父親過世後,鍾蕾妮持續舉辦抗戰紀念活動,但礙於經費、人力有限,一度萌生放棄的念頭。有一年,她不打算再舉辦「77抗戰紀念活動」,但老兵得知後失望的模樣,令她十分不忍,也讓她下定決心,不論再怎麼困難,都要辦下去。
為了進一步捕捉老兵還在世時的身影,鍾蕾妮開始在榮光周刊上刊登訊息,蒐集老兵的資料,希望能做「口述歷史」,沒想到迴響熱烈,居然收到2、300位老兵來信。這些老兵即便年事已高、雙手顫抖,絕大多數仍親自提筆,這些凌亂、扭曲的字跡彷彿告訴鍾蕾妮,他們有好多話想說。
鍾蕾妮說:『(原音)那至於說去關心這些抗戰老兵的內容,真的是因為在過程當中,有很多很可愛的伯伯,他們常常會跟我們講說,鍾小姐謝謝妳們喔,終於有人關心我們了,國家都不愛理我們了,就不要說老百姓了,謝謝你們還願意來辦這樣的活動,還送我們這樣的東西,還願意來跟我們做紀錄,還願意來理我們。』
紀錄耗費的時間遠比不上老兵凋零的速度,幾個人的力量實在太薄弱,鍾蕾妮心裡好焦急,所幸,在企業牽線下,協會與文化大學合作,由大學生幫忙採訪老兵,原本以為可以讓採訪更順利,沒想到卻遇到難題--學生根本不想做這件事。
出生在和平年代、對抗戰歷史無感的學生們,一開始只把採訪當作課業應付,各個意興闌珊,但等到實際接觸、聽到老兵們精采的故事後,孩子們全都改觀,甚至與老兵成為忘年之交,至今仍保持聯繫,這正是鍾蕾妮想要的結果。
鍾蕾妮說:『(原音)因為他們當初覺得說這些老人家關我什麼事啊?抗戰跟我什麼關係啊?我幹嘛去訪問他們啊?就只是一個功課,弄到最後面他們才去訪問,因為先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這個最討厭的東西放後面,結果就被逼得必須要交功課了,就訪了,訪問了才知道原來這些伯伯這麼可愛啊,這麼和藹可親,他們的故事多麼精彩啊,甚至很多人變成好朋友了,變成祖孫輩的好朋友,還1次、2次去拜訪。』
除了透過學生幫忙,鍾蕾妮也舉辦口述歷史比賽,希望吸引更多人紀錄抗戰故事。之後,她更努力拓展觸角,在2011年促成兩岸大學合唱團一起合唱抗戰歌曲,紀念抗戰週年;今年則邀請重慶師範大學合唱團來台演唱。坐在台下的老兵一聽到昔日戰歌,個個難掩激動情緒、老淚縱橫,紛紛跟著唱和,這一幕盡收學生眼底,感染了所有人,學生們最後是哭著唱完這首歌。
◎何時才能喚起社會重視?
努力發揚老兵故事,鍾蕾妮一做就是10多年,問她終極目標是什麼?她說,自己沒想那麼遠,只希望趕快留下這些故事,讓這些沒人理的老兵說說話;雖然她現在做的事情不被外界重視,但若有一天,有人想起這些老兵,想要知道過去的歷史,她起碼能提供資料,這就足以安慰她所付出的心力。
不過,鍾蕾妮倒有個心願,就是希望政府能建立抗日紀念館。她現在每次採訪、辦活動時,除了獻花給老兵並送上紅彩帶外,還幫每個老兵拓手印,希望未來能把蒐集到的手印送給紀念館,打造一堵手印牆,做為永久紀念。
每個人的史觀不同,鍾蕾妮並不強求,只盼社會多一點關愛,善待這些老兵,讓這些走了好遠才走到台灣的老兵,能在生命的盡頭得到最後的安慰與尊重。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