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無限愛與分享-企業社會責任可以這樣做(一)

  • 時間:2017-06-26 17:50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楊文君
無限愛與分享-企業社會責任可以這樣做(一)
在舞台上飾演科技公司董事長的廖啟新(左四),演出提拔下屬、爾虞我詐的橋段。(無限創意表演團提供)
夜幕低垂,工作了一天,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中,他們每天就像陀螺一般,日復一日為了生活打拼,且上有年邁父母需奉養、下有年幼子女得照護,進入「三明治」族群的這些人,在外界眼裡,他們是人生勝利組,生活無虞、工作穩定,但心靈卻在週而復始的工作、家庭責任中遭到禁錮,他們對身邊的事物冷淡,缺乏熱情,甚至憂鬱症纏身,但最後他們卻都有了改變。這股改變的力量卻是來自於企業,經營者善盡社會責任,將盈餘釋出,在全台開辦免費的心靈課程,今年邁入第10個年頭,企業的帶頭作用,觸動了這些人的心靈,也改變了他們的生活態度。
◎曾任科技公司董座 廖啟新內心卻空虛
『各位現場來賓、各位媒體記者們、大家午安、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智普科技年度的產品發表會。』
在舞台上飾演科技公司董事長的廖啟新,身穿挺拔西裝、眼神充滿自信,隨著劇情安排,他熟練的演出提拔下屬、爾虞我詐的橋段,一舉手、一投足吸引著觀眾目光,原來在現實生活中,他也曾擔任過CEO,這個角色幾乎是為他量身打造。廖啟新:『(原音)我是一個工作狂,但到我妹過世,那一個禮拜我剛好要接台灣區董事長,從CEO接董事長,一週經歷大悲跟大喜,也是到那個點我開始思考,我到底要什麼,我停下腳步,開始覺得我內心是空虛的,我需要找一些東西告訴自己,我第一次發現我需要休息,需要徹底地休息。』
現年43歲的廖啟新,從小家庭貧困,父親是臨時工,母親拾荒,為栽培家中唯一的兒子,他的妹妹國中畢業就開始工作,只為了讓哥哥有機會多念些書,貧困的生活,讓廖啟新從小就對金錢、名利愛不釋手,他聰明、機靈、也很拼命,就算順利進入全球知名的外商企業,仍一天兼三份工作,就是為了改善家中生活。廖啟新:『(原音)所以我從年輕就很拼命,程度是別人的20倍,很難想像,我白天在庫卡(德國公司)上班,晚上去賣雞排,早上去送報紙,從年輕開始,一個月收入沒有低於10萬。』
野心勃勃的廖啟新一心只想賺錢,並未因為家庭生計有了改善而停止,他形容自己是少年得志,也因此看不起很多人。廖啟新:『(原音)以前我說一別人不敢說二,我曾一天開除9個人,在外商很正常,我很中心思想。那時我跟家庭關係很惡劣,我從來沒接兒女上下課,我女兒說,為什麼我每天都沒看到爸爸,但爸爸每天都有回來?從來沒看到我,我對家人空白,我不是很好的丈夫、父親。』
在工作中不斷獲得成就的廖啟新卻與家庭成員充滿隔閡,即使全家坐上餐桌,卻無話可說,各做各的事。廖啟新:『(原音)我女兒一個國三、一個國一,我老婆整天看韓劇,他追他的星星,我永遠只關注我老闆在想什麼。我老婆也說,你去愛你老闆,你只在乎老闆一顰一笑,不在乎我在想什麼,我女兒也玩FB,一起吃飯就各忙各的,我重視第一,所以我希望他優秀,我老覺得我老婆她不懂我,講難聽點,娶了一個笨老婆,我覺得她不如我,看那個會長老婆怎麼幫他的,我就說你是董事長夫人,你怎麼都沒董事長夫人的樣子出來,去關懷員工等,我教過她很多遍,我以前都這樣想,所以我們沒有交集。』
廖啟新家中的情況其實也是很多家庭的相處模式,父親在外打拼,與兒女相處時間少,甚至連孩子多大了都記不清,等到孩子大了、想拉近彼此關係才發現難如登天,後悔莫及,廖啟新也是,一直到他最愛的家人妹妹過世後,他才如夢初醒,恍然大悟,但由於跌得太深,因此也經歷很長的時間,才重新站起。
◎患憂鬱症差點自殺 施富宏找回人生意義
『(原音)如果說這是理財、讓你投資股票賺錢的方法,可能就會大爆滿,但是根據我觀察的結果,那些課程有8成以上是虧錢的,所以來這邊上課是無價的、是金錢買不到的,非常恭喜大家一起來這邊學習。』
遠從高雄北上,和我們分享心路歷程及轉變的是現年48歲的施富宏,儘管這不是一個正式的場合,但他穿著西裝外套,還特別製作精美的簡報,從這些細節可看出他一絲不苟的個性。在電信公司擔任主管的他,工作穩定,卻長年飽受憂鬱症之苦,完全找不到解方。施富宏說:『(原音)我們公司在10樓,開完會後要等電梯,前面是一個很大窗戶,我在那邊等電梯的時候,突然有無形的力量、衝動,要拉著我往窗戶裡面跳,我告訴我自己不能這麼做,用很強的意志力去跟他抵抗,但電梯我等了兩分鐘很久,越等越受不了,如果繼續等下去可能會跳下去,這是沒有辦法控制自己的一種無形的力量。』
施富宏說起自己的憂鬱症,聲音顫抖,不難看出這個疾病對他的影響。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的調查,若以台灣人口比例估算,8.9%的人有憂鬱症,約200萬人;重度憂鬱者約占5.2%,有125萬人。
這天是周未晚上,廖啟新帶著老婆和兩個女兒,來到中和的一家公司總部,他們專注的聆聽台上演講者分享過往的心路歷程,他回想起剛踏入這裡時,也是遭逢人生谷底。廖啟新:『(原音)第一堂課上到家庭關係,那時當兵的朋友在這邊,在台上爬的那個,他拉了我半年,但我不想來。(記者:會來的那一刻在想什麼?)我沒路走了,找不到路了,我買書來看,聽了很多課,我發現都不能給我答案,我需要找到答案,人生到底要幹麻,看了心靈大師的書,去聽課、上山打坐,都不行,完全不行,但我覺得師父講的我可以接受。』
在上了多次心靈課程後,廖啟新不斷的微調,每天反省、複習,漸漸的,他發現跟家人的關係有了改善,他們一起參加公演、上心靈課程,家庭開始有了重心,家人之間的話題多了、心也靠近了。廖啟新:『(原音)人拼命往外找,就是沒往內找,忘了出發的原點,可是這裡,可以讓你找回出發時的原點,我的原點是我愛這個家,我愛我的家人,所以我出發了,可是當我離得越遠,我忘記怎麼回來,所以當我回頭時,只有這裡讓我有機會回頭,我來這邊,我有跟女兒說爸爸對不起你,我開始接我女兒下課,我開始會聽到老婆的想法,當我開始轉變,我們家也變了,我也開始尊重小孩的想法。』
在台上演講的施富宏也是在同事的介紹下,來到這裡,經過1年多的心靈課程後,他發覺自己的心態有了轉變,像是某天車子不小心被撞,他的第一個想法不是要求對方賠錢,而是慶幸還好有自己的車子擋著,對方才不會受傷。令人驚訝的是,當人的心境改變,且平靜到某種程度時,施富宏的憂鬱症也慢慢改善。施富宏:『(原音) 在今年過年前一週,我帶我太太、小孩去看中醫,我剛好停在人行道下面,剛好有個小姐看完醫生出來,她撞了我車子兩下,我車也刮傷、有凹痕,那個小姐就很害怕,一直對不起,就說看修多少錢,我再跟你聯絡,我再賠你,她很緊張就說,她的煞車失靈,所以會撞到我,我就像說,以前我一定二話不說,電話給我,修完多少錢要賠我,那時我就想說,還好有我的車子擋在這邊,如果沒有,她肯定會摔倒受傷,我就跟他說沒關係,你趕快去把煞車修理一下,這樣太危險了。』
廖啟新和施富宏來到這裡的最大的收穫就是改變了自己,進而找回了家庭,而在這邊上課的學員們也在師父、師母的潛移默化中,開始貢獻自己的心力。
◎脾氣像暴龍 魏筠芳找到與家人相處之道
『(原音)我準備的是鹽滷檸檬,我會覺得說這個飲料是我自己敢喝,小孩子敢喝,然後我才想要準備給別人,所以我很用心的去挑選食材。』
在上課前,偌大的教室已有不少人聚集,正在準備飲料的是魏筠芳,現年46歲,在銀行擔任主管職,熱心的她忙進忙出,一邊準備飲料,一邊跟新來的學員介紹環境,很難想像,過去的她是個拒人於千里之外、不喜歡與人交談,甚至脾氣還很暴躁的人。魏筠芳:『(原音)我以前不喜歡自己的個性,我認為這輩子改不了,就是容易生氣,生起氣來就像暴龍,對孩子是會的,又是職業婦女,小孩子又不聽話的話,所以壓力一起來的話,因為大部分的爸爸都坐著,不會去體諒職業婦女的辛勞,可是我們一樣很努力工作,以前就被教育要很負責任,要很努力工作,所以上班也累,回家又看到這樣的景象,是非常可怕的狀況,所以變得說在婚姻上磨合時,覺得自己脾氣實在是太可怕了,然後我並不喜歡,拜拜時都會說,我真的很想改變,請你不要放棄我。』
根據主計總處2017年公布的調查,15至64歲目前有工作的已婚女性約佔53.09%,女性平均每日無酬照顧時間,包括照顧子女、老人、其他家人、做家事等共計3.81小時,其丈夫僅1.13小時,可以看出職業婦女在工作、家庭蠟燭兩頭燒的困境。魏筠芳:『(原音)像我以前工作回來洗碗時,你就會聽到匡啷匡啷,洗給大家聽的,像我女兒很愛看電視,大家都會遇到,定力不夠很容易被聲光吸引,那看沒有關係,節目要篩選,時間要控制,他會覺得我管太多,我以前是權威式的教育,我爸是軍人,我很感激,可是現在不行,我真的是每天都遇到,那我到底怎麼運用智慧解決,以前不會冷靜,緊咬不放,追到為止。』
◎中小企業善行 提供免費心靈課程
在聽了幾堂心靈課程後,不少人都選擇將這裡作為改變的起點,從課堂上開始,像是幫忙準備飲料、排桌椅、整理環境,從小地方著手,慢慢的將愛心擴散出去,行有餘力更進一步幫助別人。
『(原音)卡緊咧,來不及了。因為我們通常下去可能肚子會餓,所以會準備一些水果、餅乾、早餐,先準備好。』
假日清晨五點,天還沒亮,現年45歲的李芳蘭起了個大早,一邊準備在路途上的食物,一邊叫醒先生,她與先生幾乎每兩週就會下台南、高雄,但這可不是去玩,而是上課,儘管家住台北,已經有方便上課的地點,但為了讓南部的親人也能一起來上課,他們一早下南部,直到上完晚上的課程,才開車回台北。李芳蘭:『(原音)以前我娘家在南部,我們有時開車塞車十幾個小時,但當我們要下去上課的時候,就會很順,也許那天就沒有塞車,但是就每一次都來得及。』
他們口中的心靈課程是由一家中小企業的負責人所開設,每週五晚上、六、日的早上、下午、晚上,依序於台北市、新北市、台中、新竹、台南、高雄上課,課程包括心靈成長課程、和太鼓、兒童才藝課、健康瑜珈課及戲劇課等,課程全部免費,負責人夫婦也被稱為師父、師母。李芳蘭:『(原音)第一次聽夥伴講師父師母,在這邊師父師母在這邊是一個尊稱,但是聽到時我以為是佛教的和尚,第一次上課在想是不是宗教,有時師父上課時也會講到說上帝喔,我就覺得奇怪,不是佛教嘛,怎麼又講上帝,那可能是基督教,可是其實很快,那一兩次之後,師父師母就說不是宗教,當他們說不是宗教時,我就信了。』
事實上,李芳蘭過去也曾花費大筆鈔票,耗時半年,參加民間所開設的相關激發潛能、挑戰自己等成長課程,儘管上完課程當下確實覺得有改變,但卻難以持久。李芳蘭說:『(原音)當下是有改變,比較容易去發掘脾氣一上來要冷靜,但是我覺得在那地方最不一樣的是課程上完,久了就忘了,離你越來越遠,但這裡不一樣,因為我們會一直想要來,一直在複習,一直在提醒你,內化到生活當中。』
剛來到這裡的人,多少會充滿疑惑,擔心是不是詐騙集團,或是一些奇怪的宗教團體,但來了之後他們才發現,原來這世上真的有單純付出且不求回報的人,而且還是一家企業,況且在世人的眼中,大多數企業不正就是以盈利為目的嗎?魏筠芳:『(原音)我們常聽到錢乃身外之物,可是我身邊從來沒有看到有人這樣,就覺得大人的世界就說一套做一套,可是我來到這邊,我嚇到了,他們居然真的這樣做,就是經典上面講的話,書上的那些正義感,只能在書上看到,來到這邊我是看到人,那是很不可思議的,我在銀行工作見過很多人,可是我真的沒有見過像他們兩人這樣的人,所以你會被感動。來這邊就像闖進桃花源,覺得不可思議。』
當人們遇到挫折或感到悲傷時,總感到孤立無援,但在這裏,他們看到企業負責人主動付出,且不求回報,也漸漸獲得啟發,他們改正了自己的缺點,且進一步成長,甚至分享給他人。廖啟新:『(原音)我現在試著內化自己,我覺得可以把自己變得更好,把偏執啊,若有夥伴有類似遭遇的,我就可以跟他分享,想辦法把自己變成火種,點燃別顆火種,這個社會是這樣,少一個壞人,多兩個好人,投資來看是非常好的投資。沒有金錢又無私的付出,比你中1千萬還快樂,很難體會,做了又不求回報,做多了就覺得真的是很快樂的事。』
在這裏,你可以看到,投入最多的就是40歲以上的中壯年,因為看得多、想得多、經歷多、煩惱也多,在這個年紀快樂變得好不容易,他們工作雖有成就,但家庭關係卻常常緊張,也容易在五光十色、重視物質慾望的社會裡迷失方向,值得慶幸的是,卻因為有一家企業善盡社會責任,也帶領他們重新找到人生的初衷。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