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那年高喊「萬歲、萬歲、台灣萬歲」的早療先驅甘神父辭世

  • 時間:2020-04-16 22:22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那年高喊「萬歲、萬歲、台灣萬歲」的早療先驅甘神父辭世
甘惠忠神父一生奉獻給台灣。(圖/薛伯輝基金會)

【編按】來台近一甲子,畢生投入台灣特殊兒童照顧的美國神父甘惠忠,今天不幸在美辭世,享壽84歲。準副總統賴清德擔任台南市長期間,曾協助甘神父籌建早療中心,兩人多有互動,他也隨即在臉書上撰文懷念神父,強調甘神父是「台灣的恩人」。
甘惠忠,是天主教瑪利諾會神父,1936年出生於美國紐約市,1963年來台服務,甘神父一心想當「真正的台灣人」,這個心願終於在2017年圓夢,成為國籍法修法後,第一位取得身分證的外籍人士,並在當年國慶典禮上帶唱國歌。
我們這次所選錄的這篇文章,是醫師作家張肇烜於三年前甘神父甫取得台灣身分證後,所記述關於甘神父一生在台奉獻的一篇感人文章。

*****************

2017年雙十節,領唱國歌的是82歲、來台54年的甘惠忠神父,神父一直有個心願:「想做真正的台灣人」。直到2016年底《國籍法》修法後,甘惠忠成為第一位取得身分證的外籍人士;此時成為「正港台灣人」的他,儘管腳踝受傷,還是堅持站著領唱國歌,他們是這樣的愛台灣...


腳踝受傷的甘神父仍堅持依計畫在2017年雙十國慶到總統府領唱國歌。圖片提供:郭文宏

今(2017)年82歲的甘惠忠神父,除了國語之外,還會講台語、客語和泰雅族語。1963年從美國舊金山搭貨輪來到台灣,他創立全台第一家「早療照護」機構,畢生都奉獻給台灣的遲緩兒。

來台灣那年,甘神父還不到30歲,他走入苗栗泰安山區,希望能夠幫助窮困、需要幫助的人,甘惠忠來台灣第一學會的語言是客語,在泰安山區他看到許多家庭因家中的遲緩兒,背負著不能言說的傷痛。有些父母聽到孩子被叫做白痴或智障,身為父母好自責,有些無法承受外界異樣眼光,便把孩子關在家裡。

甘惠忠看到這些家庭,就想起自己的妹妹,妹妹出生就被確診為唐氏症,即使是美國,那時特殊教育也剛起步,妹妹想申請就讀特教班,前頭卻有300多位孩童排隊等待入學。他的媽媽為了照顧妹妹費盡心思,他了解遲緩兒家庭的心情。


初到台灣的甘神父在苗栗學了一口道地客家話。圖片來源:薛伯輝基金會

為提供心智障礙者更多幫忙,甘神父1974年回到美國進修特殊教育,取得碩士後立刻返回台灣。他希望讓孩子們抬起頭來,看看這美麗的世界。

40多年前,他在台南創立全台第一家立案專招收心智障礙者的早療照護機構,也成立啟智協會。甘神父總是告訴家長,遲緩的孩子,需要接受早療特殊教育,讓他們學會照顧自己,能夠生活自理,才不會成為家庭的負擔。

除了提供「早療教育」,他也開辦「日間托育」,白天讓孩子在機構接受教育及復健,課後能夠回到家中共享天倫。甘神父更致力於推動「融合教育」,讓發展遲緩的孩子也有機會和一般孩子一起讀書。

甘神父的早療教育之路,走的辛苦;人們的態度,往往是最大的困難。為了這些「慢飛天使」,他一路走來無怨也無悔,2012年甘神父獲頒醫療奉獻獎。現在的他,已經白髮蒼蒼,走路沒過去方便,右耳也已失聰,還是持續為了這些孩子努力,神父希望:「讓孩子們能夠抬起頭來,看看這美麗的世界。」。

他有最後一個願望,希望興建「早療暨融合教育中心」,未來將落腳在台南學甲,目前已接近最後完工階段(註:已於2018年3月啟用)。


賴清德前市長參加甘神父籌建的早療中心動土典禮。資料照片:台南市政府提供

神父一直「想做真正的台灣人」,想要一張「台灣身分證」,時任行政院長的江宜樺曾跟甘神父說要「馬上處理」,卻一直沒有下文。

「台灣就是我的家,以後也想死在這裡。」等身分證等了54年,把台灣當自己家的甘神父說。

甘神父比台灣人更像台灣人,比台灣人還要愛台灣,台南市政府曾發給他一張市民證,感謝他將一生奉獻給台灣,感謝他將一生都奉獻給最弱勢的孩子,甘神父卻還是拿不到身分證。


甘神父取得台灣身分證,以正港台灣人身分在國慶大典領唱國歌。圖片提供:張家銘

甘神父。圖片來源:薛伯輝基金會

直到去(2016)年底《國籍法》修法後,終於露出曙光,甘惠忠神父成為第一位取得身分證的外籍人士,拿到身分證的那一刻,甘惠忠開心地說:「好像作夢一樣。」連續高呼「萬歲、萬歲、台灣萬歲!」

2017年成為「正港台灣人」的甘惠忠神父,儘管腳踝受傷,他還是堅持要站著領唱國歌,他們是這樣的愛台灣......感謝您一生奉獻給台灣......

(本文取材自張肇烜醫師,特此致謝)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