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華為禁令15日生效 市場估全新晶片仍可供應半年

  • 時間:2020-09-06 12:16
  • 新聞引據:中央社
  • 撰稿編輯:吳寧康
華為禁令15日生效 市場估全新晶片仍可供應半年
美國對中國電信設備大廠華為(Huawei)祭出禁令15日生效。(路透社/達志影像)

美國對華為祭出的禁令即將在15日生效。陸媒報導,近期華為大量囤貨,為供應鏈斷鏈預做準備。市場評估目前華為最新一代的麒麟9000晶片,在禁令生效後,仍可供應市場需求約半年。

距離美國政府祭出的華為禁令生效,剩下不到10天,華為消費業務CEO余承東日前表示,9月15日之後,華為自主研發的高階海思麒麟晶片將無法繼續生產,今年秋季上市的Mate40系列,將成最後一款搭載麒麟晶片的系列手機。

陸媒新浪網報導指出,為因應美國的圍堵,避免供應鏈斷鏈帶來的衝擊,華為近期已經開始大量囤貨,確保晶片庫存。

報導引述曾任「通信世界」副總編輯的資深通訊產業分析師黃海峰的看法指出,華為最新的高階晶片「麒麟9000」,目前備貨量約在1千萬片左右,換句話說,約可以供1千萬台華為新機使用,以這樣的規模,在禁令生效後大約還可以支撐半年左右。

不過若未來禁令沒有鬆綁,或華為無法找到其他的突圍手段,黃海峰指,半年後當備貨用完,華為的手機業務,尤其是高階手機領域,會遇到更大的挑戰。

中共官媒環球時報引述中國通訊專家項立剛的看法,認為在11月美國大選之後,這項禁令或許有可能鬆動。此外,華為與部分晶片代工廠的合作途徑,也並未完全被堵死。

不過項立剛坦言,被動等待對華為而言,是「遠水解不了近渴」,對於晶片這種核心產業,必須握有主動權,才能不再受制於人。

項立剛說,隨著中國終端產業日漸成熟,對於晶片的需求量越來越大,晶片製造也正成為一個需要擴大投入,且有大回報的產業。除了政府的資金和政策支持之外,資本市場對於中國自製晶片的支援也已經遠遠超出想像。

項立剛樂觀表示,如果中國全部的相關行業可以合作,5年左右就可以追上高通等國外廠商的腳步。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