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中國農林22條雖然是老招數 但農委會說就怕這個情況重演

  • 時間:2021-03-18 11:13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楊文君
中國農林22條雖然是老招數 但農委會說就怕這個情況重演
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資料照片/中央社)

中國暫停台灣鳳梨進口後兩周,又推出「農林22條措施」。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及陸委會副主委李麗珍今天(18日)在立法院經委會都指出,中國這些措施只是將過去措施加以包裝,預料成果有限,但仍要擔心農業技術品種系統化外流。

中國2月底以台灣鳳梨有介殼蟲為由、自3月起禁止台灣鳳梨輸入後,昨天宣布「農林22條措施」,說支持台商發展相關產業,適用範圍包括鳳梨等水果,以及花卉與林木良種培育。立法院經濟委員會18日邀請農委會、陸委會、經濟部等官員出席,討論如何防範農產品及技術外流。

民進黨立委邱議瑩質詢時指出,中國這些措施中,除了農村土地經營權期滿可優先租賃土地外,也看不出對農民有特別好的地方,但最大恐懼在於過去有農漁民在中國被「養、套、殺」。

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答詢時指出,以之前高端蘭花跟養殖漁業到中國發展為例,當整個技術被學走,中國會利用增資把資金稀釋,結果台商資金、技術就沒了,值得借鏡。

陳駿季分析,一般農民個體戶不太容易過去,但就怕整套都過去。他說:『(原音)我想農民本身去大陸機會比較小,就個體戶的部分,但比較有經驗的契作組比較可能;但技術過去並不可怕,技術跟品種一起過去,造成系統化的流失,是我們必須重視的。』

陸委會副主委李麗珍則指出,從2018年中國祭出的「對台31項」、「對台26條」、「福建225項清單」到昨天公布的「農林22條清單」,目的都是為了吸引台灣人才及技術到中國,初步來看,「對台31項」、「對台26條」成果都不好,而「農林22條清單」也只是將過去措施加以包裝,預料成果仍屬有限,但政府料敵從寬,會持續追蹤研析。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