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中國向台灣青農招手 有用嗎?

  • 時間:2021-03-23 19:13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黃金鳳
中國向台灣青農招手 有用嗎?
高雄區農業改良場研發推動百香果燈照產期調節技術,建立網室春季百香果生產模式在南台灣形成產業聚落,正好與埔里產季互補。(高雄區農改場提供) (圖:中央社)

中國統戰又出招,農業成為下手對象。專家示警青農、科研人才恐赴中發展,建議營造有利環境留才,並育成優質種苗,打造農業晶片「護國神山」。

中國繼2018年《對台31項措施》、2019年《對台26條措施》、2020年《對台11條措施》後,日前再拋《農林22條措施》開放台灣民眾前往投資生產,提供融資貸款、土地租賃優惠,及奬勵創新研發等。

曾任職農委會、農經學者杜宇接受央廣「兩岸ING」節目專訪直言,這些都是統戰。但也話鋒一轉,『不能只告訴民眾不要去,因中國是在害你』,應將最好的技術和人才留在台灣。

根據官方數據,2019年底台灣從事農牧業戶數為71.8萬戶、人口269萬餘人,顯示務農人口少。他說,農村還面臨人口老化及缺工。由於台灣都是小農,大多安土重遷,除非有高利潤,或在台灣很難生活,才會想去開闢新天地。況且,近日鳳梨遭禁輸往中國大陸及「養、套、殺」等手法,讓農民已產生戒心,要去的機會不是很大。

台灣研發、品種、育成經驗足 中國統戰鎖定青農

中國去年宣稱完成艱鉅脫貧目標,杜宇認為,因要全面邁向小康社會,但其阻礙主要還在農村,因此,自今年啟動5年的「十四五規劃」對農村建設發展有許多計劃,力推農業更上一層樓,走向高生產品質。而台灣科技研發、品種育成、生產技術和效能具較豐富經驗,所以盼以優惠條件吸引台灣農民及農企業,尤其是年輕的農民。

談及台灣農業現代化發展,杜宇說,最重要需有品種、技術及人才。雖然政府已致力研發及技術改進,但應投資更多經費,及對青農的技術及經營理念培訓予以更大支持度。

赴中法規太鬆宜有效規範  種苗農業晶片打造護國神山

「種子很小,容易帶走,放在口袋就出去了。」杜宇一語道破現行法規有漏洞。指出品種育成不簡單,需善加保護,雖已有交流規範,但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大專院校及農業科研機構赴中國交流,及有些科技界退休人員赴中管制較寛鬆,應做有效規範。

此外,他也語重心長說,以往在農業公部門從事業技術研發人員,是台灣科技農業及品種研發的主力,但因受年改影響,也應顧及其想法及心態。而這退休人員仍有不錯體力及腦力,在農業認證、災害勘察、輔導農業技術升級及食安把關等,都已有專業基礎,應善用他們從事農業科技及技術推廣。

杜宇指出,與其防他們到中國工作,不如將這些人留下來發揮專長。且唯有不斷研發,技術創新,不斷往前跑,讓中國在後面跟,就不用擔心技術被買走或偷走。政府現在有做,但速度要更快。

他有信心台灣產業可打造另一座護國神山,即優良健康種苗農業晶片,不需擴大土地面積,便能提高農業生產量,將技術認驗證,只賣次級技術、輸出他國,便會像台積電一樣站在國際舞台。

詳細訪談內容,請收聽3月23日播出的 「兩岸ING」 節目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