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治療與COVID-19疫苗有關血栓 EMA轉發指引:勿用肝素

  • 時間:2021-06-07 20:18
  • 新聞引據:採訪、路透社
  • 撰稿編輯:張子清
治療與COVID-19疫苗有關血栓 EMA轉發指引:勿用肝素
歐盟藥品管理局(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EMA)7日向醫生轉發一份指引,對於接種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苗後,出現形成罕見血栓(blood clots)或血小板(blood platelets)低下的嚴重不良反應患者,不要使用肝素(Heparin)進行治療。(圖:EMA推特)

歐盟藥品管理局(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EMA)今天(7日)向醫生轉發一份指引,對於接種英國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或嬌生集團(Johnson & Johnson)的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苗後,出現形成罕見血栓(blood clots)或血小板(blood platelets)低下的嚴重不良反應患者,不要使用肝素(Heparin)進行治療。肝素是一種用來阻止血液凝集的藥物。

歐盟藥品管理局為尋求對患者提供適當治療,今天轉發「國際血栓與止血學會」(ISTH)發出的一份臨時指引,該協會於4月份總結研究後指出,對於疑似與接種疫苗有關的血栓與血小板低下患者的「處理方式,應該最初施以非肝素(non-heparin)的抗凝血劑(anticoagulation)」。

歐盟藥品管理局強調「國際血栓與止血學會」的指引舉動,與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及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U.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發出的建議一致,FDA與CDC已發出強烈警告,不要對於接種疫苗後,形成血栓或低血小板的患者使用肝素,理由是似乎會使得病情惡化。

替代抗凝血劑包括磺達肝癸鈉(Fondaparinux)或阿加曲班(argatroban)。

「國際血栓與止血學會」的指引指出,一旦確認出現因接種疫苗而形成血栓與血小板低下的病例後,醫生應該持續使用非肝素的抗凝血劑進行治療,以及考慮對患者施以高劑量的静脈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

在此之前,德國格賴夫斯瓦德大學醫院(Greifswald University Hospital)的醫生也建議使用静脈注射免疫球蛋白,可幫助患者在接種疫苗後,抵銷形成罕見但卻可能帶來潛在死亡的嚴重不良反應。

歐盟藥品管理局一名行政人員說,截止5月28日,在歐洲經濟地區內,成年人接種AZ疫苗後形成罕見血栓與血小板低下的案例共有316起。

不過,歐盟藥品管理局仍堅稱不論是嬌生疫苗或是AZ疫苗,接種這些疫苗的好處遠超過其帶來的風險。然而某些國家將施打這2款疫苗的年齡限制在較為年長者,或是例如丹麥與挪威,完全停止為人民施打這些疫苗。

全球醫生仍在調查民眾接種疫苗後,形成血栓與血小板低下的可能原因,其中有研究將其縮小至疫苗的病毒載體(viral vector)將遺傳信息(genetic information)傳輸到細胞,以製造啟動免疫反應的冠狀病毒蛋白(immune response)。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