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夏天好熱好長 我們還能忍多久

  • 時間:2021-08-18 11:13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黃金鳳
夏天好熱好長  我們還能忍多久
在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PCC)9日公布重量級報告,顯示全球暖化已瀕臨失控。(示意圖/Unsplash)

聯合國氣候變遷報告示警,高温逼使某些地區不再宜居。學者憂心人類愈難以承受熱壓力,面對造成的熱傷害威脅健康加劇,建議節能減碳行動需更積極,政策應導入建築設計以降低熱島效應。

台灣的夏天愈來愈熱,像個火爐。如此形容並不離譜,因台北去年暑假就有5項刷新史上紀錄,包括連續4天38℃、飆39.7℃高温。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研究員兼副主任龍世俊接受央廣「兩岸ING」節目專訪指出,統計過去10年温度,一年比一年熱。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PCC) 9日發布2014年以來最重大的氣候科學評估報告,估計21世紀中,全球温度會增加1.5℃,冬天會從70天減少為50天左右。明確警告地球部分地區正因變暖,人類將無法居住。

熱浪加速襲來 台灣將看不到冬天

由科技部、中研院、中央氣象局、台灣師範大學地科系、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組成的台灣氣候變遷科學團隊,根據IPCC最新報告,日前發表「台灣版氣候變遷報告」更指台灣夏天天數會來愈長,到2050年左右,超過36℃的天數會多達48天,最快2060年,台灣就沒有冬天。

龍世俊說,台灣原屬亞熱帶氣候,已愈趨熱帶發展。顯示全世界氣候變遷日益嚴重冰山一角。全球暖化肇因化石燃料排放許多二氧化碳温室效應氣體,而不管是化石燃料或日常生活用品,有些揮發的汙染物質,因温度高在大氣中化學反應速率較快,就會產生較多臭氧或二次懸浮微粒二次汙染物,濃度又會增加,這是一個不好的循環。而風速可將汙染物吹散,但有報導發現,因氣候變遷有些地方的風速反而降低,空氣汙染物濃度便增高。尤其,這些空氣汙染物的懸浮微粒有些成分會吸熱,使增温效果加強,但有些硫酸鹽之類成分是散熱的,會抵銷温室效應,出現複雜的交互作用,將可能影響雲的生成及是否降雨。

IPCC報告還指原本50年會發生一次熱浪,現在10年一次就會出現,若全球再升温1℃,便會每7年兩次熱浪來襲。

降低熱傷害 無可迴避的節能減碳

過去有紀錄顯示歐洲死於熱浪的人數多達七萬人,台灣因酷熱致死也時有所聞。目前台灣與中國大陸都建置高温預警系統,提供企業調配上班時間,台灣學界曾討論是否放高温假,中國大陸上海等城市有企業則提供高温津貼。

根據2020年發表於美國學術期刊「國家科學院學報」(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的研究,若以最糟情況設想,約有35億人生活在極高溫地區,50年內仍將有20億人生活在沒有空調的過熱環境中。

龍世俊說,台灣空調的普及率超過90%以上,但7、8年前完成一份調查發現,大部分的老人家及家庭主婦在家捨不得開空調,且有因而在家中暑。

她舉一份針對15年來和中央氣象局及健保資料庫進行的交叉比對顯示,當每日最高温34℃以上,65歲以上長輩中暑相對風險比34℃以下高5倍。若在戶外,預值設在33℃以上,65歲以上長者中暑相對風險比33℃以下一樣高5倍,而0到14歲風險會增高6~8倍,中壯年15~64歲風險會增加3.8倍。可見身體的熱壓力很可怕。

台灣、美國、日本及澳洲11日舉辦「綠能:開創潔淨及永續發展的地球」線上國際研討會,外交部長吳釗燮宣示,台灣準備好與世界一同發展綠能,攜手對抗全球氣候危機。

面對熱傷害造成健康威脅,龍世俊建議大家節能減碳,少用能源,轉換電動車,使用大眾捷運系統,走路或騎腳踏車等綠色交通工具。政府針對都市規劃可積極鼓勵或要求推動健康建築,降低熱島效應。

詳細訪談內容,請收聽8月17日播出的「兩岸ING」節目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