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中國經濟脅迫立陶宛 歐盟團結與決心受考驗

  • 時間:2022-02-15 11:47
  • 新聞引據:採訪、CNN,金融時報
  • 撰稿編輯:鄭景懋
中國經濟脅迫立陶宛 歐盟團結與決心受考驗
中國經濟脅迫立陶宛 歐盟團結與決心受考驗。(路透社/達志影像)

立陶宛因為力挺台灣、雙方互設代表處的決定,遭到中國嚴厲的威脅與打壓,專家分析,這起事件將考驗歐盟對抗中國經濟脅迫的團結與決心。

屬於波羅的海三小國之一的立陶宛因為力挺同為民主國家的台灣,讓台灣在去年11月成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而遭到中國的經濟報復,不僅導致立陶宛的出口產品無法銷往中國,並且波及到許多使用立陶宛製零組件的歐洲企業,也讓歐盟在這場紛爭中難以置身事外。

立陶宛挺台遭中國打壓  威脅歐盟供應鏈  

從去年7月立陶宛宣布將與台灣互設代表處以來,中國就開始發動一連串的報復行動,先是招回駐立陶宛大使並宣布外交降級,接著又對立陶宛實施貿易限制措施,造成幾乎所有來自立陶宛的商品,都無法在中國海關清關入境。

不僅如此,就連許多使用立陶宛製零組件的歐盟產品,也傳出無法通過中國海關,這也讓這場外交與貿易爭端,進一步升級成影響全球供應鏈的事件。

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分析指出,對許多歐洲、亞洲及美國的決策者來說,中國在立陶宛議題上所採取的策略,與過往有明顯的區別。雖然中國長期以來,一直使用各種經濟脅迫手段來解決政治爭端,包含澳洲及加拿大等國都身受其害,但這一次,是中國政府第一次企圖規定,在中國生產或產品銷往中國的企業,可以或不可以從哪些國家購買零件。

這是中國第一次對歐盟成員國動用全面性的經濟脅迫手段,對歐盟構成了非常高的風險。歐洲外交關係協會(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政策研究員哈肯布洛西(Jonathan Hackenbroich)指出,這樣的趨勢非常令人擔憂,他說,「如果中國現在成功的把歐洲價值鏈(value chains)武器化,中國未來可能會重施故技,並且影響與新投資有關的決策。」

中國立陶宛爭端 凸顯歐盟內部問題

有專家指出,歐盟缺乏短期內有效應對中國經濟脅迫的工具,再加上內部的政治分歧,以及對中國市場的依賴,都使得中國較佔優勢。

歐盟已經試圖對這起事件做出迅速回應。歐盟就中國對立陶宛的歧視性貿易行為,已經在今年1月底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訴,這起案件也獲得美國、英國、澳洲、加拿大、日本、台灣等國的支持,要求加入世貿組織的諮商程序。不過,雖然歐盟的提訴具有強烈的警告意味,但世貿組織接下來的協商程序將曠日廢時,短期之內恐怕無助於解決爭端。

另一方面,歐盟去年12月已經提出了一項反經濟脅迫法案,讓歐盟成員國可以對非成員國所發動的經濟脅迫,迅速採取關稅、限制進口等反制行動。目前擔任歐盟輪值主席的法國,已經承諾將在這屆任期內加速推動這項法案。

在歐盟佔據重要地位的德國,對這起事件的態度相當關鍵,但德國內部也有相當分歧的意見。德國的主要商業團體「德國聯邦工業聯合會」(BDI)批評中國對立陶宛的制裁行動,但也有其他商業團體已經向立陶宛政府表示,他們「別無選擇,只能停止在立陶宛的生產」。

雖然德國外交部先前已經表態強調,任何對立陶宛實施的制裁,就是對歐盟整體的制裁。但金融時報引述外交人士指出,德國政府私底下試圖採取較軟化的立場,並呼籲歐盟採取較低調的回應手段。這也凸顯出歐盟內部對這起事件,仍存在著不一致的立場。

迫使中國讓步 歐盟團結是唯一方法

專家們認為,歐盟的團結一致,恐怕是迫使中國讓步的唯一辦法。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引述英國著名人權運動人士羅傑斯(Benedict Rogers)表示,雖然中國已經展現出,它非常擅長分而治之的策略,並且能讓各國互相競爭。但當各國站在一起,共同對抗中國時,北京的霸凌策略就不那麼有效,對中國的施壓也會產生更大的影響。 

立陶宛力挺台灣招致中國經濟報復,一併讓歐盟捲入這場爭端,但這成為一次檢視歐盟是否有決心處理中國經濟脅迫行為的絕佳機會。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