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憂疫情釀腸道不適 恐是腸躁症作祟

  • 時間:2022-06-03 11:02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劉品希
憂疫情釀腸道不適 恐是腸躁症作祟
腸躁症會出現反覆腹痛、拉肚子、便祕及脹氣等症狀,屬於功能性蠕動障礙。(圖為情境照片,非當事人)

近期有不少擔憂疫情的父母常出現腹絞痛、狂跑廁所,就醫後發現是焦慮引起的大腸激躁症。醫師表示,台灣約有10%至20%的民眾飽受腸躁症之苦,其中大多都是腹瀉型,憂鬱、焦慮等情緒會誘發腸躁症,除了靠藥物緩解,呼籲民眾也要適當紓解壓力。

本土疫情嚴峻,加上近日幼童染疫後重症、死亡新聞頻傳,令許多家長相當擔心。35歲的黃媽媽就醫,主訴最近想到疫情都很不安,常常吃飽飯就腹痛,每天都要上廁所好幾次;40歲的顏媽媽則是白天時常腹絞痛,尤其吃飯吃到一半就必須跑廁所,有時便秘,有時卻又拉肚子,解便常覺得解不乾淨,經診斷後,兩人罹患的是大腸激躁症,又稱腸躁症。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江承源表示,腸躁症是一種腸胃比較敏感的慢性疾病,會出現反覆腹痛、拉肚子、便祕及脹氣等症狀,屬於功能性蠕動障礙,因患者的腸子蠕動收縮比一般人快,不僅大腸會出問題,連小腸或胃部也會出現相關症狀,通常會持續6個月以上。

江承源指出,腸躁症分為腹瀉型、便祕型、腹痛型及混合型4種,台灣約有10%至20%的人患有腸躁症,其中又以腹瀉型居多,一天腹瀉次數會超過3次以上,甚至剛用完餐就馬上有便意。腸躁症的成因很多,除了飲食不正常、腸道發炎或感染外,心理因素也是致病原因,因為憂鬱、焦慮等情緒會導致自律神經失調,對腸胃道膨脹的感覺變得異常敏感,改變了腸道的滲透性、腸道免疫和微生物菌相,造成腸道蠕動障礙,因而罹患腸躁症。他說:『(原音)腸躁症的症狀往往會因為壓力或者是飲食會有更加的加遽,例如像最近新冠肺炎大家都很焦慮,或者是打疫苗,有可能讓腸躁症更加惡化、腹瀉惡化,或者是有些人從腹瀉變成便秘又轉成腹瀉,整個腸道大亂,這種時候、有需要的時候,都可以靠藥物來緩解症狀。』

江承源表示,腸躁症患者雖飽受腸胃症狀困擾,但體重並不會減輕,也不會出現嚴重併發症,除了提供藥物治療外,建議民眾需適當紓解情緒壓力、保持充足睡眠以及避免食用刺激食物,並定期檢查;他並提醒,若民眾反覆腹瀉但完全沒有絞痛,或是腹痛在解便後未緩解,反而是警示症狀,應盡速就醫。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