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中國疫情封控影響經濟 在陸台青就業、創業面臨新抉擇

  • 時間:2022-06-10 17:43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中國疫情封控影響經濟 在陸台青就業、創業面臨新抉擇
原本計畫在中國發展的台灣青年,隨著新冠疫情及對中國經濟持續看壞的情形下,有加速返台的現象。圖為去年10月參加中國湖北招聘會的台灣青年。(中央社資料照片/中新社提供)

近期,中國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共強勢執行社會面清零政策與嚴厲封控措施下,感染確診者人數已逐步下降,但隨著中共20大即將在今年10月召開,總書記習近平為確保延續執政,打破常規以謀取第三任期的關鍵時刻,儘管中國經濟此刻已遭受嚴重衝擊,習近平在6月9日四川考察之時仍再度強調要「毫不動搖堅持動態清零,鞏固疫情防控成果」,就在此刻北京、上海疫情再度拉起警報,原本逐步復工的台資企業又再度繃起神經。

動態清零的中國經濟困境

2022年中國公布的第一季的經濟情況在內憂外患夾擊下表現並不亮眼。首先,外部關係上,由於美中台經濟具有連動關係,隨著美國首季GDP折合年率萎縮1.5%,遠不如前一季擴張6.9%的表現,預估第二季經濟持續走弱,近期多方經濟模型預測,美國第2季GDP折合年率僅成長0.9%。美國經濟表現減弱也代表中國出口表現將下修,連動到台灣出口至中國的貿易額度也會下修。此外,俄烏戰爭導致國際原物料價格上漲,引發通貨膨脹上升壓力加劇,進而導致商業信心減弱引發投資減少,進一步產生資本外逃中國現象。

再者,中國內部經濟則受到疫情清零封控政策的影響,據日本野村控股(Nomura)4月份估計,中國當時約有45座城市,大約3.73億人處於某種形式封控之下,約佔中國總人口的三分之一。相關城市每年貢獻GDP高達7.2萬億美元,佔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40.3%。動態清零政策使得中國消費、生產都受阻,製造業、服務業均受影響,也讓中國台資企業營運也遭逢衝擊,包括物流中斷、原材料供應不齊,人員流動亦受到嚴控。

在上海、昆山等地,從4月、5月疫情最艱困時期,中資企業多數強迫停工,中國專業人才詢問「移民」次數暴增400倍,台資企業亦因「階梯式管控」導致逾150餘家台廠處於停工狀態,餐飲服務業也有數以萬家餐廳被迫停業,估計中小型餐飲業有6成台青、台幹想離開中國,相關人才「3年內會回台灣」。

在中國的台灣青年流動圖像

進一步分析,在中國創業者區分青年初創業者與企二代接班。儘管台灣青年初創業者前往中國看似十分踴躍,但總體而言,投資創業實屬高門檻,真正能落地生根幾乎鳳毛麟角,平均大概只有35%有落地長期經營,多數嘗試創業失敗後選擇離開中國返台工作。

台商企二代則因繼承家族企業,且多數為傳統產業,滯留中國發展主要原因是「成本考量」;相較於外國,中國大陸仍具有語言共通與同文同種的優勢,多數不考慮前往東南亞發展,主要是因為東南亞使用英語或當地語言,自身學經歷不會特別加分。

另外,對於在中國就業的台灣青年,以往性別特徵以男性居多,近幾年高學歷具專業背景的台灣新女力對中國市場躍躍欲試,前往中國任職高階經理人的人數有增加趨勢。選擇前往中國就業原因,非一般坊間媒體報導的台灣「低薪因素」,而著重在中國市場商機與職涯發展。

然而,原本計畫在中國發展的台灣青年,隨著新冠疫情全球流行以及對中國經濟持續看壞的情形下,台灣青年有加速返台的現象。目前僅有三成青年台商表達相信中國能兼顧疫情防控與經濟發展,選擇繼續投身中國市場而不打算離開中國,這批人以女性高階經理人和青年創業者為主。

根據估算,約有三成台灣青年仍計畫在中國長期發展,但事業重心會重新移回台灣,並減少前往中國大陸的次數與時間,此類型以台商二代為主。而另有近三成台灣青年選擇直接返台,主要是因疫情讓隔離防疫時間增加,在思鄉情切與無返台假情況下選擇離職回到台灣重新尋找工作機會。

隨著20大召開期限逼近,中國政府可能採取擴大財政措施及寬鬆貨幣政策,藉以拉抬第二季經濟成長表現,但在習近平堅持維持封控清零政策下,中國市場仍面臨不可預測風險,台灣青年人才在中國發展態勢也持續面臨嚴酷考驗。

作者》林展暉 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台灣民主創新協會研究員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