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護國神山佑台灣 矽盾震懾中國兵不血刃

  • 時間:2022-10-25 21:00
  • 新聞引據:採訪、路透社、Stimson Center,Al Jazeera
  • 撰稿編輯:吳寧康
護國神山佑台灣 矽盾震懾中國兵不血刃
台積電 TSMC (圖取自台灣積體電路公司官網)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8月訪台之後,中國解放軍在台灣週遭展開大規模軍演,台海緊張情勢升高,全球晶片業重新評估一旦台灣發生戰事的風險,以及矽盾(Silicon Shield)能夠發揮的保護力。

護國神山矽盾保台

美國眾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引發中共軍演,台海情勢成為全球關注焦點。台灣身為全球晶片基地,有「護國神山」之稱的台積電(TSMC)更主宰了世界最先進的半導體製造,舉足輕重的地位被認為是保護台灣安全的「矽盾」。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節目「60分鐘」(60 minutes)日前訪問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提到「矽盾」和台海情勢,張忠謀表示,如果中國領導人的優先要務是經濟福祉,或許就會克制不對台動武。

所謂的矽盾理論是由美國學者艾迪森(Craig Addison)提出,指的是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就像科威特的石油一樣,會在中國在武力犯台時,讓美國和日本等國家基於自身利益而出面干預。

矽盾攸關全球經濟

美國智庫史汀生研究中心(Stimson Center)刊登文章指出,台灣的「矽盾」已大幅提高中國武力犯台的賭注,因為中國半導體企業只能生產供應國家消費性電子產業所需的大約6%晶片,要仰賴台積電來彌補70%的不足。攻擊台灣將對中國、甚至世界經濟造成嚴重後果,相較之下,COVID-19(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對全球供應鏈的衝擊似乎只是個小問題。

華府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今年1月的兵棋推演,模擬情境包括一旦台灣3家半導體代工廠突然停工,恐使全球經濟陷入停滯,並引發美中軍事衝突。波士頓諮詢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的研究指出,光是台灣晶片供應中斷1年,就會造成全球科技公司損失約6千億美元。一旦製造基地在戰爭中被摧毀,在其他地方重建產能將至少需要3年時間和3,500億美元。

越重要風險就越大

「矽盾」威力強大,就連歐洲議會9月通過的台海決議,都要求歐盟協助台灣強化「矽盾」。德國前經濟部長阿特麥爾(Peter Altmaier)也曾在2021年籲請台灣政府,為德國汽車產業提高晶片供給。時代雜誌(Time)指出,台積電坐擁有全球約55%的合約晶片(contract chip)製造市場,遠高於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的40%石油市佔率,並強調台積電對全球經濟越不可或缺,風險就越大。

許多專家認為,台積電成為地緣政治的兵家必爭之地,將對中國產生震懾作用。然而,台灣晶片產業的地位固然無庸置疑,但對「矽盾」能否嚇阻中國不敢輕舉妄動,則有不同的看法。路透社報導,中國8月軍演升高台海緊張,已促使全球晶片業重新評估台灣發生戰爭的風險。在裴洛西訪台後,台灣美國商會(AmCham Taiwan)的調查顯示,40%受訪者表示,公司正在修改或將修訂在台灣的危機應變或業務持續計畫。

彭博社(Bloomberg)引述消息人士報導,在有關美國為台灣可能遭到侵略所研擬的應變計畫中,一個可能的選項是撤出台灣的優秀工程師,讓台積電員工搭乘最後幾班飛機赴美。

這令人想起美國空軍大學(Air University)學者麥金尼(Jared M. McKinney)與科羅拉多州立大學(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學者哈里斯(Peter Harris)去年發表的嚇阻中國「覆巢戰略」(broken nest strategy)。

根據這項策略,台灣可以拿半導體當籌碼,表明寧可自毀也不會讓這個重要產業落入中國之手,讓北京知道一旦入侵台灣,中國的高科技發展將付出如何慘痛的代價。麥金尼表示,台灣的整體威懾戰略必須讓北京做出明確選擇,是要武力奪取台灣、還是保持經濟繁榮。

保台不能只靠矽盾

然而,美國「國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雜誌認為,「矽盾」是台灣和美國的危險,由中國和美國對台灣半導體的依賴,來承受防禦台海安全的重擔,這已經是個過時的概念,它既給美國帶來負擔,又無法威懾中國,會淪為一場豪賭,並且強調台灣需要強化自身的防衛能力。美中都想打破對台積電的依賴,華府已說服台積電在美國設立製造先進半導體的晶圓廠,並準備耗資數百億美元重建國內晶片製造產業。

至於北京的壓力就更為迫切,在台灣晶片擁有主導優勢,美國又試圖限制中國獲得關鍵半導體技術之下,面對中國半導體發展被「卡脖子」的問題,習近平越來越心急。半導體是習近平「中國夢」的核心,也是中國製造2025的目標之一,不過中國大部分半導體進展都處於產業低端,可能需要數年、甚至數十年才能縮短距離,這將是習近平不得不咬牙接受的現實。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