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中國「公私合營」的下一步 將走回計劃經濟?

  • 時間:2022-11-08 13:23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中國「公私合營」的下一步 將走回計劃經濟?
中國央視子公司網投中文、北京廣播電視台以特殊管理股入股抖音、快手科技,中國經濟極有可能會步上「國進民退」的浪潮。(合成圖)

近期盛傳,中國國有企業入主民營企業的消息,中國移動在今年9月與京東科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不久後,中國聯通與騰訊新設的「合營企業案」已批准成立,國企電信和民營網路科技公司合作,引起外界關注,質疑中共有意將「公有制經濟體」和「民間私人企業」送作堆,中國經濟極有可能會步上「國進民退」的浪潮;無獨有偶,中國央視子公司網投中文、北京廣播電視台也以特殊管理股入股抖音、快手科技,眼看中國政府正在對內強化市場控制力,改革開放後的經濟自由化將毀於一旦。

習近平強化監管市場 就是為了政治穩定

習近平在中共二十大的政治報告中,大談「中國式現代化」的遠大目標,除了是要證明獨裁專制實現國家現代化的能耐之外,習近平有意凸顯中共統治的制度優越性,不同於西方國家的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將在他的領導下走向現代化,成了推動「國進民退」經濟發展路線的主要藉口。習近平對政府角色的自信,將強化政府「監管」敏感產業的能力,尤其是發揮公有制經濟體的主導作用,一來讓經濟發展可控,二來避免過度依賴市場化及國際化,與市場經濟背道而馳。

顯然,無論是中國國有企業與阿里巴巴、騰訊及京東等民營企業的「公私合營」,或是官媒入股民間網路平台公司,都在在顯示中國經濟發展將進入「政府調控」的階段;其實早在十九大時期,中共對於民營企業的控制已有逐漸加強的動作,特別是要求企業內部設立「黨組」,這都是為了要讓各種經濟體奉行在中共強制力的統治之下。進入中共二十大之後,習近平勢必會透過政府力量來強行控制市場,這解釋了為何他在政治報告中不斷提及「安全」的重要性,一切都是為了政治穩定。

對習近平來說,國內經濟的穩定牽連著社會穩定,同時也會影響整體政局的穩定,在邁入單一派系完全掌權的中共二十大,習近平第三任期的執政地位更為鞏固,那麼他將更肆無忌憚完成各種自我設下的里程碑,尤其是他的經濟路線,包括國進民退、共同富裕、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除了關係到他破格進入第三任期的正當性,更會影響著他企圖終身延任的政治目標,那麼可以想像的是,中國極有可能走回改革開放前的計劃經濟道路。


中國是否走回改革開放前的計劃經濟道路?圖為中國計畫經濟時代產物的供銷社,近期在各地快速布建並招聘人力。(微博)

公私合營是過程及手段  國進民退是目標

從近期中國國有企業對民營企業的合作手段,顯然對象都是數位科技相關的民間公司,具有國資背景的電信公司和網路巨頭的「公私合營」模式,以及黨媒入股網路社群平台,雖然表面上是經營計畫的合作推行,但實質上卻有著市場控制的用意,尤其是黨國力量直接介入公司營運,大型數位科技企業「被監管」的風險相當高,可以說這是中共彰顯「數位威權主義」的手法之一,強化政府對市場的微觀控制,並由上至下採取刺激市場的調控作為,不同於過去的宏觀調控,政府主導的力度將更強、更廣泛。

中國即將進入「公私合營」的時代,這不同於過去四十年改革開放的經濟發展路線,長期以來,中國經濟發展特徵,雖然政府角色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提供優惠政策來吸引外資及民營企業投資設廠,但是由下而上的投資活力,造就了中國經濟快速增長;不過,與此同時,民營經濟的崛起也弱化了中國政府的控制力,甚至因為資本流動的國際化,國內市場容易受到全球化的影響,習近平在二十大開始之前對內監管的動作頻頻,調控的力道更是逐漸增加,二十大後「公私合營」將成為主流。

中國擴大政府對市場的監管動作,勢必會影響外資企業的投資佈局,尤其是政治風險所帶來的不確定性,將會讓許多企業擔憂可能會遭受不公平對待,特別是成了中國與歐美國家競爭的祭品;除此之外,北京當局可能會施加企業內部設立「黨組」的要求,一手促使企業與國有企業合作,甚至是介入經營管理,另一手則是弱化企業的自主能力,讓黨的影響力滲透進公司管理階層,作為反制國際圍堵中國市場的工具,可以說,這具有對內、對外的戰略目的,習近平將會落實「國進民退」的目標。

持平而論,從習近平的「國進民退」目標來看,這是具有「統戰」的政治用意,「公有制經濟體」作為經濟發展的主體,進而擴大政府介入的力度,全面掌控市場的運作,一來內部發展不會失控,二來防範外部因素的影響。總而言之,「公私合營」是中共強化控制的手段,這對市場經濟無疑是一大挑戰,同時也會侵蝕民間投入市場的動能,外資企業也可能會有「出逃」的壓力,這對在中國投資的台商企業來說,恐怕必須審慎評估,尤其是目前兩岸關係陷入僵局,台商必須有萬全的避險策略,在「國進民退」的洪流之中,資產「被充公」不是不可能。

作者》吳瑟致 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台灣韜略策進學會副秘書長、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