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儲蓄率下探3年新低 主計總處:不宜正面解讀

  • 時間:2023-04-04 09:56
  • 新聞引據:中央社
  • 撰稿編輯:王育偉
儲蓄率下探3年新低  主計總處:不宜正面解讀
主計總處預測今年儲蓄率恐創3年新低,擔憂並非疫後消費潮影響,而是儲蓄規模下降。圖為消費者在台北市百貨公司選購鞋子。 (圖:中央社)

主計總處預測今年儲蓄率下滑至39.51%,創3年新低,外界解讀,疫後新生活展開,閒錢將挹注消費和投資,不過官員認為,經濟陷入保2挑戰賽,加上消費不一定留在國內,疫後消費潮正面助益有限,憂心僅是儲蓄規模下降所致。

主計總處2月底發布的最新經濟預測,考量全球經濟放緩、需求驟減,重挫台灣出口表現,下修2023年台灣經濟成長率至2.12%;在此同時,主計總處公布的2023年儲蓄率也跌破4成、下滑至39.51%,為2021年以來最低水準。

依照國民所得定義,國民儲蓄毛額可簡單理解為國內生產毛額(GDP)減掉消費;而國民儲蓄毛額扣掉國內投資毛額的差額,便是當年度的「超額儲蓄」,可反映資金閒置狀況。也就是說,當企業有錢不投資、家庭有錢不消費,儲蓄就會升高,換言之,儲蓄率過高對國家而言並非好事。

而隨著COVID-19疫情的疾病嚴重程度下降,疫情管制措施陸續鬆綁,去年10月13日邊境解封,今年3月20日輕症免隔離新制後,口罩禁令也持續放寬,均有利於消費動能回升。外界期待疫後消費潮可成為驅動經濟成長的引擎,不過主計總處官員指出,今年儲蓄率降至3年來新低,與經濟放緩、消費沒留在國內等因素有關,不宜正面解讀。

首先,儲蓄與經濟成長有直接關聯,以疫情期間為例,全球數位商機大爆發,台灣挾帶資通訊、半導體等產業優勢,出口大鳴大放,2021年經濟成長率直衝6.53%,創11年新高,當年度儲蓄率也飆破4成、達42.91%,創下歷史新高紀錄。

主計總處官員指出,從前幾年的情況可以看出,儲蓄規模大增是因景氣太熱絡、經常帳順差擴大所致;今年情況則相反,出口陷入衰退,約制經濟成長動能,儲蓄規模也跟著縮水。

儘管邊境解封可刺激消費,主計總處官員坦言「通常我們出去玩,比人家來玩得多」,消費變多、卻沒有留在國內,導致今年儲蓄規模下降。

主計總處官員說明,台灣人喜歡出國旅行,又被疫情悶了2年多,國門一開放,可以看到很多人馬上出國遊玩,只是國人在境外消費無助於台灣GDP增加;雖然不少外國觀光客入境旅遊,提振消費能量,但應該還是出去比較多。

另外,政府普發現金新台幣6000元即將入帳,從民眾登記的踴躍程度可看出,大家都很期待這「天外飛來一筆」的現金。

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指出,景氣復甦過程中,一塊小石頭或許會像滾雪球一樣,愈滾愈大;在物價上漲、實質購買力受影響之際,政府普發現金6000元可以發揮一些效果,又逢防疫解封、景氣好轉的題材,6000元的小石頭丟下來,對第2季、第3季經濟表現應該會有些幫助。

然而,主計總處不敢太樂觀,官員表示,發放現金有提振消費的效果,但相較過去發放振興券等作法,現金可能被儲蓄或是替代掉,因此效果有多大,得持續觀察。

主計總處官員表示,外需疲弱之下,今年經濟成長得仰賴內需,近期有邊境解封、管制鬆綁等有利消費的題材,但民眾還是要盡量把消費留在國內、購買國貨,才能貢獻經濟成長。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