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挑戰少子化危機 日本搶救寶寶大作戰

  • 時間:2023-04-10 10:40
  • 新聞引據:採訪、法新社、Nikkei Asia,Nikke
  • 撰稿編輯:吳寧康
挑戰少子化危機 日本搶救寶寶大作戰
日本新生兒人數去年首度跌破80萬,比推估時間提早11年,顯示少子化危機正在加速。(Pixabay)

日本去年的新生兒跌破80萬大關,是自從1899年有紀錄以來的最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Fumio Kishida)除了採取因應措施之外,也嚴正示警,表示國家正處於無法維持社會功能的邊緣。為此,日本政府正在展開搶救出生率大作戰,要挑戰日本的少子化危機。

新生兒提早11年跌破80萬大關

日本的新生兒人數拉警報,去年出生的寶寶是自從1899年開始紀錄以來,首度跌破80萬大關,比日本國立社會保障暨人口問題研究所推估的時間,提早了11年發生,顯示日本的少子化危機加速。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直言,「出生人數連續7年減少,我認為情況危急」,甚至表示國家正處於無法維持社會功能的邊緣。

伴隨著少子化出現的另一個危機,則是日本人口的高齡化,因為日本不但是世界上出生率最低的國家之一,也是全球預期壽命最高的國家之一。官方去年統計的全國百歲以上人瑞首度超過9萬人,連續52年創下歷史新高。這使得少子化、高齡化、總人口減少,成為日本政府的頭痛難題。

馬斯克滅亡論挑動日本敏感神經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曾公開表示,「除非有所改變、讓出生率超過死亡率,否則日本最終將不復存在,這對全世界將是巨大損失」。馬斯克的直言不諱固然引發批評,但也觸動了日本人的敏感神經,引發社會對相關議題的激烈討論。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統計指出,日本50歲從未生育的女性比例達到27%,是已開發國家中最高。許多未婚或沒有生子的適齡女性,往往被貼上標籤,在少子化的日本社會中承受不小壓力。

法新社報導,47歲的岡田知子(Tomoko Okada)單身、沒有子女,她過去一直堅信女人生子是天經地義的事,雖然嘗試了婚姻介紹服務,還是沒能組成家庭,當老父在父親節期盼有個孫子時,她說自己感到內疚。這種情況在她於網路發表經歷,並和其他有著相似過往的人交流後已經轉變、開始覺得她的生活方式也很好。

少子化根源問題多非關女性

日本經濟新聞(NIKKEI)引述日本國立社會保障暨人口問題研究所的分析,把日本女性選擇不婚不生的原因,分為結婚困難型、不想要孩子型、推遲生育型、以及不孕的健康因素型,並發現近年來大幅增加的是結婚困難型、以及不想要孩子型,而這兩大類型都和經濟問題有關。

專家認為,日本少子化的原因很多,包括生活成本飆漲、居住空間有限、雙薪家庭沒人看孩子等,甚至晚婚和不婚趨勢也有關連,但主因還是低迷的經濟影響到女性生活,不但進入勞動市場的女性人口日增,她們在生產後想重返職場也同樣困難重重,這些都會影響到生育的意願。

社群媒體尋求同溫層取暖

38歲、沒有小孩的東京居民綾子(Ayako)告訴法新社說,她認為日本傳統的性別角色是問題關鍵。2021年的一項調查發現,日本女性花在家務和育兒上的時間,大約是男性的4倍,即使在日本,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丈夫是在家中工作。綾子不願公開自己的姓氏,她認為在網路上可以暢所欲言,但會迴避在現實生活中提到性別問題,認為日本女性在表達意見上,經常遭受過多的批評。

日本明治大學(Meiji University)教授藤田結子(Yuiko Fujita)表示,社群媒體已成為許多女性青睞討論政治與社會議題的管道,她們通常選擇匿名,對於在網路發言比較不會擔心。不過這位媒體專家說,這種「同溫層」取暖在網路以外的世界,造成的影響有限,這些聲音大多沒能超出女性的社群、而進入到有實際影響力的政治領域。

此外,在日本強大的國會下議院中,女性所佔比例還不到10%,而且岸田首相的19名內閣首長中只有2位女性,這也是在討論少子化對策時,一個比較令人遺憾的部份。

成立兒童家庭廳、訂兒童中心元年

事實上,重視少子化問題的岸田首相,已經將兒童政策列為最重要的社會課題之一,新設的兒童家庭廳也已在4月正式啟動。這個編制約有400人的政府單位,直接隸屬於首相,負責兒童津貼支付、支援婦女從懷孕生產到養育孩童等範圍廣泛的業務,希望為女性成為母親之路掃除障礙。

日本兒童政策擔當大臣小倉將信則表示,想把今年訂為「兒童中心元年」,並希望把兒童和年輕人的意見反映到政策中,以新成立的兒童家庭廳作為指揮中心。他認為,為了逆轉少子化趨勢,推動符合社會要求的育兒政策相當重要。

不過,日本總合研究所(JRI)專家藤波匠(Takumi Fujinami)認為,像是擴大托兒所服務等政策改變,雖然有助於提振出生率,但這種增加通常只是「暫時性的」,除了要強化家務勞動方面的平等,長期的經濟穩定和收入增加,也是讓國家能夠迎來更多新生兒的關鍵。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