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中國貿易壁壘調查 學者:兩岸應建立溝通管道避免誤會

  • 時間:2023-04-13 16:12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楊文君
中國貿易壁壘調查 學者:兩岸應建立溝通管道避免誤會
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研究中心執行長吳大任認為,如果透過這個事件,雙方反而有了些可以溝通的機會,也未嘗不是好事,這樣才能避免誤會產生。(資料照/楊文君 攝)

中國商務部公告將對台灣展開貿易壁壘調查,最遲預計在2024年1月12日結束,正巧是台灣總統大選的前一天。有學者認為,中國此舉可能是政治性因素,要給台灣壓力,但也有學者說,台灣對中國貿易一年就有高達千億美元順差,中國此舉可能是想釐清公平性,重點還是兩岸要有溝通的管道,才能避免誤會產生。

中國商務部12日突然發布公告,將就台灣2455項商品進行貿易壁壘調查,涵蓋農產品、五礦化工產品、紡織品等,調查持續最長9個月,最遲預計在2024年1月12日結束。

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員邱達生認為,這些項目都是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早收清單,全部加起來大概佔台灣對中國出口的一成,更大一部分、約有七成五是台灣高科技產品,「中國大陸他就不敢去動這資通訊一塊,他只能去挑這些ECFA」;且完成調查的時機正好是台灣總統大選正熱時期,很可能是政治操作,要給台灣帶來壓力。若之後可對談,台灣也不需要卑躬屈膝地迎合。

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研究中心執行長吳大任則認為,若為政治考量,其實中國可以直接暫停ECFA,但中國沒有;這次貿易壁壘調查其實有些背景,從中國因食品安全考量禁止釋迦、石斑等農漁產品進口,台灣也禁止螺螄粉等一連串下來觀察,至少中國的禁止是有給理由,接不接受是另一回事,台灣則是沒有正當理由。

所以中國也可能是想釐清他們產品出口到台灣是不是有受到不合理的限制。他說:『(原音) 他就是至少還是有給出一些理由,那這個理由我們是不是能夠接受,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但是我們對中國產品要進口到台灣,如果我們沒有對等的做法的話,那可能就會構成在貿易上的一些不公平的待遇;那這樣的話,中國他可能就會對我們台灣對中國的出口,他就有可能會做更高等級的一些管制。』

吳大任認為,貿易壁壘目前中國也只是在調查,並沒有要制裁台灣,這也是他們合理的權益,應該不用太過緊張,當然如果以後他確認我們台灣對中國有一些不公平的貿易,還是可以透過雙方的協商來做進一步的溝通;所以現在兩岸比較大的問題就是政府之間缺乏溝通的管道,如果透過這個事件,雙方反而是有了一些可以溝通的機會,那也未嘗不是好事,這樣才能避免誤會產生。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