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香港經濟的掩耳盜鈴

  • 時間:2023-09-04 13:43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香港經濟的掩耳盜鈴
疫後拚經濟,香港政府推出許多提振觀光的措施。圖為今年五一假期,大批到香港的遊客排隊購買雪糕。(中通社提供/中央社資料照片)

2023年是一個重要的年份,把世界割裂開的武漢肺炎疫情終於逐漸迎來解封。這一消息對於極為注重旅遊業的國家,包括台灣與香港來說都是一個令人振奮的轉折點。長達數年的武肺疫情封鎖措施對旅遊業造成了巨大的打擊,甚至發展出STAYCATION、以住飯店取代旅遊的獨特文化,而現在我們看到了一絲曙光,我們終於可以再次親眼看見世界的不同角落,但是,香港在這個後疫情與國安法時代能夠重返以前旅遊城市的地位嗎?

近來我們可以經常看到香港政府很多口號與政策宣示,都與香港爭取疫情後的經濟發展息息相關,例如什麼「開心香港」、「夜市經濟」、甚至跟隨中共官方以日本排放ALPS廢水來反日,轉移國內民生問題視線等等,但這些政策在後國安法時代引來的只是市民的嘲諷——「絕育KOL」的出現以及最要命的商界表達恐慌,到底是什麼原因香港政府一直在做一些引人發笑的舉動來「拼經濟」?

其實我們都很清楚,為何「絕育KOL」[1] 會出現、為何解封後仍然沒有以往的消費意慾、為何香港需要「開心香港」,就是因為後國安法時代這個大家心照而不能宣之於口的一個事實。

掩耳盜鈴到盡頭時,就是「覆巢之下,焉有完卵」。2019年的香港人看到如果不盡力作出最後反撲會為香港帶來什麼,可惜的是目前看來前功未能盡竟,而香港社會就如同骨牌效應一樣,一層一層的下趺了。先是年輕人被政權「放棄」,抓的抓、失蹤的失蹤;餘下的倖存者看到政權對我們的趕盡殺絕,紛紛以最快的方法離開香港,為自己與下一代留一個生存空間;當年輕有消費能力的人都只想盡快存錢離開香港,試問香港那有開心的本錢? 當政權經常以限聚令以及維持治安的方式來管控社會互動,幾年來不想改變的生活習慣也一定會被迫改變,改變之後就不會那麼容易變成以前一樣,「TGIF ( Thanks God It’s Friday)」,「HAPPY HOUR」這些以往象徵外出娛樂、消遣的話語愈來愈少見,因為大家都已經習慣了不外出了!當擁有消費力的年輕人走的走,關的關,人愈來愈少的情況下就繼續火燒連環船,影響到不同零售、餐飲層面的商界,在疫情時苦苦掙扎的商界一直期望解封可以帶來希望,但現實卻是這些希望都已經不在香港了,試問又怎樣會帶來復甦?

「我們沒打算有下一代」

「絕育KOL」的一句話道盡香港年輕人正在面對的處境,說是逆來順受也好,說是被動抗爭也好,香港沒有香港人會是一個可以預視而且只會愈來愈快出現的問題,而這個問題是隨著政府一直在經濟以及不同政策層面都在掩耳盜鈴,顧左右而言他是息息相關的。如同筆者的經驗,要改變就要敢於面對與承認過失,若是不敢或沒有能力正視自己的問題,那大概不會有希望可以帶來任何改變。


[1] 「絕育KOL」意指一位香港年輕人在接受有關擔不擔心吃到受日本ALPS廢水影響的海鮮、會影響生育能力時,其回覆指不擔心,因為「我們沒打算有下一代」,而被網民推舉為「絕育KOL」

作者》關山月 香港大學生。參與反送中運動,目前在台。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