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關於運動與身分認同的問題

  • 時間:2023-10-15 21:00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關於運動與身分認同的問題
香港人在體育、尤其是足球運動上的身分認同,一直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圖為香港足球代表隊去年9月在香港大球場主場的國際友誼賽。(資料照片:擷自YouTube)

在進行任何討論之前,先恭喜香港足球代表隊在亞運會獲得有史以來最好成績,突破以往紀錄成功晉級到4強,即便最後沒有取得獎牌,但仍然代表著香港足球與世界足球的距離是有拉近的可能性。而不同球隊的球迷往往被稱為球隊的「第十二人」,即十一個正選球員以外最重要的「另一個人」,而本次杭州亞運的比賽中就有一個關於球迷很有趣的現象——中國隊的「勝利球迷」。而是次中國隊的「勝利球迷」現象又令人想起體育與身分認同的課題。

什麼是「勝利球迷」?

一般來說勝利球迷的意思很簡單,就是那種看到那一隊比較強就說自己支持這一隊的球迷,但這次中國隊的「勝利球迷」卻很有趣,中國隊在8強比賽的時候就被南韓踢出局,但香港隊卻在8強時攻下中亞強豪、國際足協排名21的伊朗隊,成功歷史性晉級4強,首次有望競爭獎牌。那排名21是有多強呢?我們看看香港跟台灣的排名就可以知道了,香港隊FIFA排名名148,台灣為154,說實際的在等級上真的有一定的差距。

那為什麼說在中國出局後轉為支持香港隊的中國隊的球迷是勝利球迷呢? 在上一篇文章之中我們都已經整理了一些近年香港隊與中國隊之間重要的比賽,因此可見中國隊與香港隊其實有一定的歷史積怨的。但在這次杭州亞運之中在4強賽事以後,即便港中之間是有那麼多過往歷史因素的累積下,再加上近年的港中矛盾之下,這些中國球迷還是走過來支持香港隊,為何?其實就是大一統民族主義下的產物,他們其實沒有當「香港」是一回事,只是覺得既然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那就自然「香港」也是我們中國隊,加上香港隊4強面對的對手是日本隊,在近年來中國全方位塑造與挑動中國民間與日本之間的關係(例如最近抹黑日本排放福島核處理水、封殺日本海產食材進口等等),可謂正好讓「民間反日」的政策完美契合。

同時,在中國網民的討論中其實也可以印證這種大一統心態的想法,例如某香港隊球員表現好,就說把他們從香港隊中拿出來,改為入籍中國等等。而其實亦真的有原本香港籍球員改為入選中國隊,例如最近亞運中國隊中的前港隊球員戴偉浚(香港球迷稱之為「猶戴」)。在這樣的背景下,香港晉級後中國隊球迷們取笑中國隊亦是可以預見的,因為在他們心中就只有一直追求所謂的「勝利」的那種大國堀起的自豪感,不會理會其他人的想法,如同在有什麼華裔人士拿了什麼國際大獎之後就一律把這些人打成「X籍華僑」等等來說得好像跟中國有關係來蹭熱度。

你的國家隊是不是代表香港?

其實香港人有一段時間都有「勝利球迷」過,而這段時間更加有民調機構作出的身份認同調查來佐證運動與身份認同之間的關係,那就是2008年北京奧運的那一段時間,同時亦是香港人認同自己是中國人這個身份認同的近年高峰,只是隨著社會之後的發展,中國人身分認同的身份亦持續下降。

其實香港人在運動方面與身分認同這個議題的討論非常複雜,像是1936年時的中華民國代表隊由「球王」李惠堂為首的香港球員為主;中華民國政府於1949年遷往台灣後,由於國際足總仍承認中華民國代表中國參與足球賽事,同時香港足球總會於1954年加入國際足總,開始組織香港足球代表隊參加國際足總賽事。自此,在國際賽場合同時出現了兩支分別由香港人組織而成的中華民國國家足球隊及香港足球代表隊,由於歸屬感(香港於當時為英國殖民地)問題,香港的頂級球員,例如姚卓然、莫振華、林尚義、張子岱等均選擇代表中華民國國家足球隊,而香港次一級的球員則組成香港足球代表隊比賽,情況至1970年英屬香港及中華民國達成協議,1971年起停止選拔香港公民代表中華民國參加比賽才終止。加上最近開始出現有關香港球員轉籍中國的討論,可見香港的足球運動上的身分認同一直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

香港、台灣與中國在過去幾十年一直有著複雜而打結的身分認同關係,而足球運動的代表隊可以說是其中一個比較明顯的體現,隨著杭州亞運的落幕,相信我們也會更有空間繼續去探討運動與身分認同的問題。

作者》關山月 香港大學生。參與反送中運動,目前在台。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