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外國直接投資首見負值 中國面臨去風險壓力

  • 時間:2023-11-10 21:00
  • 新聞引據:採訪、路透社、日經新聞, CNN
  • 撰稿編輯:鄭景懋
外國直接投資首見負值 中國面臨去風險壓力
示意圖。(AFP)

在地緣政治風險增加下,西方國家為擺脫對中國的依賴而採取去風險政策,而中國官方也開始加強對外國企業的安全審查下,當前中國經濟正面臨到資本外流的壓力。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最近公布最新經濟數據顯示,外國對中國的直接投資數十年來首次出現赤字,凸顯出在西方國家尋求對中國的去風險策略,以及中國加強對外企安全審查下,外國企業已經開始降低對中國的投資意願。

根據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衡量外國直接投資的一項指標「直接投資負債」(Direct investment liabilities),今年第三季數字為負118億美元。去年第三季,中國的直接投資負債為141億美元。這項數據反映出外資撤離和縮減業務的幅度,比投入工廠建設和其他目的的新投資要多出許多。

這是這項數據從1998年開始統計以來首次出現負值。

國際資產管理公司高盛(Goldman Sachs)分析指出,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流入出現疲軟,可能是由於跨國公司將利潤匯回國內,而沒有繼續在中國再投資。此外,由於中國的利率處於較低水準,而中國以外地區的利率較高,也增加資本外流的壓力。

美中緊張 降低外資投資意願

日經新聞分析指出,美中緊張的升級,是影響外國企業對中國投資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國的美國商會去年的一項調查顯示,有66%的會員認為美中關係的緊張是在中國經商的挑戰。

今年以來,美中持續在先進科技領域上演貿易戰。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今年8月簽署一項行政命令,限制美國企業與個人投資中國半導體、量子計算以及人工智慧(AI)等三大先進科技領域,並在10月進一步加強限制出口人工智慧晶片給中國。

中國則對用來製造晶片的關鍵金屬,以及生產電動車電池的石墨,實施出口限制來進行報復。

儘管美中官員近幾個月來互動頻繁,希望緩解雙方的緊張關係,但隨著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中國供應鏈的「去風險化」政策已經成為趨勢,勢必將繼續影響外資對中國的投資意願。

中國擴大反間諜法 外企人人自危

除了地緣政治緊張之外,中國官方也開始加強對外國企業的審查,更在今年7月擴大了「反間諜法」的適用範圍,所有涉及國家安全和利益的文件、數據、材料和物品,都可能成為被調查的目標。這也使得在中國經商的外資越來越擔憂,他們可能隨時被突襲搜索,甚至遭到拘留。

今年以來,美國諮詢公司貝恩(Bain & Company)和美思明智(Mintz Group),以及總部設在上海的國際商業諮詢公司凱盛融英(Capvision)都接連遭到中國安全部門突襲搜查,員工被問話甚至遭到拘留。

先鋒、蓋洛普接連退出中國

在經商環境越來越嚴峻的情況下,有多家國際知名諮詢企業陸續退出中國市場。世界第二大資產管理公司先鋒集團(Vanguard Group)準備在今年年底關閉上海的辦公室,退出中國市場。

此外,知名的民調與諮詢公司蓋洛普(Gallup),傳出已告知客戶,將結束在中國的業務,關閉包括北京、上海和深圳的辦公室。

蓋洛普曾在今年3月公布一項調查顯示,目前只有15%的美國人對中國人有好感,創下歷史新低,引發中國官媒批評蓋洛普的民調「是遏制中國和維持美國霸主地位的工具」。

日生基礎研究所(NLI Research)資深研究員三浦佑介(Yusuke Miura)指出,「外國企業越來越擔憂當局對安全的強調,而他們對中國的謹慎立場,不太可能會很快改變。」

外國投資下滑壓力 習近平喊放寬外資准入

外國投資下滑已經引發中國官方的警覺。中國近期接連推出多項措施,包含在9月緊急鬆綁資本管制,允許上海和北京的外國人資金可自由進出中國,希望加強外資的投資意願。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0月中在一帶一路論壇上,宣示將全面取消製造業領域的外資准入限制措施。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並在11月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進一步強調中國將繼續深化改革,擴大自由貿易區,放寬外國投資的市場准入。

改革商業環境淪口號 外國企業漸幻滅

但是,中國高層改善商業環境的口號能否具體落實,恐怕才是影響外國企業是否願意投資中國市場的關鍵。

中國歐盟商會副主席代開樂(Carlo D'Andrea)在這場博覽會前就直言,進口博覽會最初的目的是展示中國的改革開放議程,但事實已證明,它到目前為止只是一種騙人手法,它更像是一場「政治秀場」,而不是以商業為導向的活動。

代開樂也表示:「隨著象徵性動作取代了要恢復商業信心所需的實際成果,歐洲企業的幻想正破滅中。」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