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盃外圍賽再起,進入亞洲足球的新周期,台灣和香港上星期亦分別迎來自己的主場賽事。一直覺得台灣足球的開賽時間十分「趕客」,以前高雄主場依然是晚上七點開賽,時間上對一個台北的普通上班族而言是絕不可能。難得久違地回到台北田徑場出戰,難得無需南下可以欣賞一場國際一級賽事,作為足球迷當然入場。
想必許多身處台北的球迷身同感受,以往在高雄舉行的賽事,時間安排一直不便利球迷。曾在波蘭觀看世界盃資格賽關鍵一戰,也非安排於首都舉行,不打緊,開賽時間推遲,安排好接駁交通,讓更多球迷有充裕時間到達。有經驗的朋友一直叮囑提早到場,快到開賽時間場外安檢依然混亂,令入場動線大排長龍,種種安排上的細節,其實最反映國家對運動的重視。
所以敢說台灣對足球一定不太重視。
入場時第一個直觀反應,是球場草地質素大可以放膽地用「垃圾」形容。中場附近光禿禿一片,在觀眾席以肉眼也可見草皮極薄,所幸當晚天公做美,如果下場不大不小的雨,一定變成一場「泥漿摔角」。一個舉行國際賽事的足球場,草皮管理甚至遠不及一個河畔棒球場。讓世界看見台灣,所以執著棒球場、大巨蛋,世界性運動的足球,台灣交出一個怎樣的足球場?
在台灣觀賽的最大感受是氣氛不像足球賽事,沒有足球賽事應有的氣氛。先不論台灣足總對賽事宣傳的質素,起碼是眼見的有宣傳,有嘗試催谷球迷,只是場內打氣聲零散和球迷的不投入實在違和。落後一球,快將完場,角球機會,放在全世界所有主場都會獲得球迷的站立吶喊助威,在當晚只有「球迷」們「坐下啦」的聲討。
難免會和香港比較,主觀上、客觀上也好——一直和朋友笑說台灣對馬來西亞是另類的「香港打比」,畢竟兩隊的主教練Gary White和金判坤都曾執教香港隊。其實台灣接近一萬人入場,甚至遠超同晚香港對土庫曼的六千多人,結果效果不如意也好,起碼是向著好的方向前進,失望中仍有希望。也是對香港足球的期盼,不知不覺一年快總結,香港隊下場賽事已經是亞洲盃,年間僅勝兩場未盡如意,踢出令人驕傲,讓球迷自豪的比賽,比勝仗更加果實。未能主場戰勝土庫曼當然遜於預期,敢於打出漂亮的進攻足球,敢於在戰術上有更多嘗試,在體系上更加完整,都是令人眼前一亮。
和自己命運連動的球隊,固然是抱住榮辱與共的心態,因此輸贏並不重要,重要是有否打出拼搏的精神,展現勇敢的一面,讓世界認識我們時,對我們抱有敬畏。距離成績或者遙遠,但成績以外許多區塊都可以做得更好,可以一步一步做好,只要方向正確,基建打好,再遠再高都會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