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中沙簽訂貨幣交換協議 推動去美元化降低制裁風險

  • 時間:2023-12-01 22:00
  • 新聞引據:採訪、路透社、ChinaFile、Al-Monitor
  • 撰稿編輯:張雅涵
中沙簽訂貨幣交換協議 推動去美元化降低制裁風險
中國近日正為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行努力,以降低受到西方制裁時的風險。(Unsplash)

北京近來與沙烏地阿拉伯達成規模約70億美元的貨幣互換(currecy swap)協議,讓中國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努力又跨出一步,分析指出,這項協議是美國地區盟友沙烏地和中國深化關係的最新例證,而中國若推動讓中沙石油貿易以人民幣結算,將有助於北京降低受到西方制裁的風險。

中沙貿易關係熱絡 簽訂貨幣互換協議

中國和沙烏地阿拉伯近年來的貿易關係越來越熱絡,兩國央行11月20日宣布,簽署了規模高達500億人民幣/260億里亞爾(riyal,沙國貨幣)(合69.3億美元)的本國貨幣互換協議,這是北京和利雅德之間加強關係的最新跡象。

中國人民銀行在聲明中說,利雅德和北京之間的這項貨幣互換協議有效期為3年,經雙方同意可延長,該協議「將有助於加強金融合作…擴大本國貨幣的使用…並促進貿易和投資」。

分析指出,這項貨幣交換協議對擴展雙方貿易和投資極具重要性,此外,若北京進一步成功讓中沙的石油貿易以人民幣而非美元結算,將有助於它未來在面對危機時,可以有效規避受到制裁的風險。

全球最大能源出口和消費國 中沙越走越近

近年來美國的地區盟友沙烏地和華府對手中國的關係越加密切。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國沙烏地和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費國中國,致力於將雙方關係拓展到碳氫化合物以外的領域,擴大了在安全和技術等領域的合作。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去年底告訴波斯灣國家領導人,中國將努力以人民幣購買他們的石油和天然氣,不過路透社引述交易商說法,北京迄今尚未使用人民幣購買沙烏地的石油。

中沙貨幣交換協議深具象徵意義

貨幣互換可以幫助金融機構降低因匯率波動而引發的風險。簽署貨幣互換協議後,兩國央行可以獲取對方的貨幣並進行融資,除了可以降低潛在的美元匯率波動風險,並可刺激雙邊貿易。

中國被認為擁有全球最大的本幣互換協議網絡,與至少40個國家簽署了這類協議。路透社指出,儘管沙中這項貨幣互換協議的規模相對較小,但由於沙烏地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出口國,而全球大多數石油交易都以美元進行,這項協議在象徵意義上可能更爲重要。

路透社引述中國海關數據,儘管俄羅斯仍是中國最大的石油供應國,但中國在2022年進口了價值650億美元的沙烏地阿拉伯原油,這約佔沙烏地對中國出口總額的83%。由於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費國,沙烏地具有豐富的能源,這也是為何北京一直尋求與利雅德深化關係的主因之一。

貨幣交換協議刺激對彼此國家投資

這項貨幣互換協議將幫助中國以本國貨幣對石油衍生性商品交易進行定價。對沙烏地來說,它將幫助這個波斯灣王國為其「2030 年願景」(Vision 2030)計劃吸引投資,以實現經濟多元化的目標,協助該國擺脫對石油經濟的依賴。

中東報導與分析的網媒Al-Monitor指出,本幣互換協議降低了兩國在使用彼此貨幣時的貨幣風險。中國和沙烏地阿拉伯在使用里亞爾和人民幣時,融資費用也將減少。

這有利於更容易獲取彼此的貨幣,例如,在這項協議實行後,有可能導致總部位於沙烏地阿拉伯的公司更傾向於以人民幣而非美元進行融資。 因此,這將增強中國在沙烏地阿拉伯經濟的影響力,反之亦然。

中國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降低若遭制裁風險

從更廣泛的角度來看,中國一直在推動人民幣的國際化,試圖削弱美元的壟斷地位。

中國人民銀行一直致力於透過增加人民幣在海外的使用來減少中國對美元的依賴。 中國日益增強的經濟影響力以及在升息以抑制通膨的背景下美元價格走高,也導致一些經濟體轉向更便宜的人民幣計價交易。

紐約智庫亞洲協會(Asia Society)美中關係中心「中參館」(ChinaFile)網站分析指出,儘管學界普遍認為北京事實上無意以人民幣取代美元的全球地位,而且這事實上也難以做到,但對北京來說,建立起人民幣貿易結算網絡,以避免美國對戰略進口產品實施金融制裁卻是一項當務之急。

即使只將中沙石油貿易的一部分實現去美元化,也將有助於中國確保可靠的能源供應。

「中參館」分析指出,中國領導人深知,在未來發生危機時,其美元儲備可能像俄羅斯一樣被凍結,中國企業的持股和交易也恐被凍結和封鎖。如果沒有可靠的進口支付方式,北京可能難以在戰時取得戰略商品。北京只有在確保其戰略貿易不會受到美國主導的制裁計畫的影響,才能自信地對抗美國。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