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美建晶圓廠挑戰不止勞工 分析師:交通建設、接受度也是考驗

  • 時間:2023-12-01 11:49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謝佳興
美建晶圓廠挑戰不止勞工 分析師:交通建設、接受度也是考驗
晶片、晶圓。(示意圖/Wunderstock圖庫)

地緣政治風險、COVID-19疫情促使美國開始自建晶片供應鏈,不過,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日前指出,美國晶片供應鏈要能獨立仍至少需要10年以上時間。對此,分析師今天(1日)指出,美國自建晶片供應鏈除了企業、勞工文化挑戰外,還面臨交通基礎建設不像台灣便利,再加上美國民眾得要能接受高耗能甚至相對高污染的晶圓製造業,這些都需要10到20年時間重新調整、適應。

美國力推晶片供應鏈自主,並以晶片法案大力鼓勵台積電等半導體大廠赴美投資,不過,台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州廠進度有所延宕,並遭逢當地工會挑戰。美國AI晶片大廠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日前提到,美國距離實現晶片供應鏈獨立,需要至少10到20年時間,且很有挑戰。

對此,產業分析師1日表示,全球化分工下,美國半導體早就以做軟體、研發、設計、行銷等IC設計為主,晶圓製造並非強項,此次在地緣政治風險、COVID-19疫情風險下,促使美國大力發展半導體供應鏈,但從台積電亞利桑那州廠遭遇挑戰,即可知道,美國要發展晶圓製造有幾大挑戰需要克服,除了企業文化以及缺才問題,還有交通建設有待調整,因為美國土地幅員廣大,交通建設不像台灣來得密集且快速可達,這會增加許多成本。資深產業分析師陳子昂說:『(原音)(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在很多場合講了很多遍,台灣會這麼成功,主要就是交通便利、人才,高速公路這麼發達,1小時車程內就可以坐到,整個Infrastructure(基礎建設)很完備,美國有可能嗎?不可能,張忠謀也講了,美國最大問題就是交通,這都需要時間。』

分析師還說,美國民眾也需要時間,重新適應、接受晶圓廠高耗能,甚至相對高污染的特性。

至於黃仁勳提及美國對中國出口管制,可能帶來意外後果。分析師指出,雖然半導體涉及更龐大的投資、更繁複精密工藝以及上下游配合,又有美國阻擋中國半導體發展腳步,但是由過去美中在銀河號事件的外交衝突,促使中國發展北斗衛星,還有中國為了降低成本,擺脫對台韓進口依賴,大力發展面板業等歷史經驗來看,長期而言,只要中國銀彈足以支撐,終究有可能突破美國科技封鎖,隱憂仍在。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