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遊台灣博物館隨筆(下)+對香港博物館未來的悲嘆

  • 時間:2023-12-29 23:10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遊台灣博物館隨筆(下)+對香港博物館未來的悲嘆
位在香港新界沙田的文化博物館將被科學館所取代,原有館藏將被移至他處放置。(圖:MK2010/Wikimedia Commons/CC BY-SA 3.0)

來到筆者對博物館的最後一篇隨筆。請先讓筆者分享一下新世代宣傳博物館的看法。

在現在這個「誰家小孩都有部平板在手」的年代,筆者個人認為透過網路去宣傳博物館的概念,或者純粹「吸引」兒童的眼光,讓他們對博物館有個憧憬和期待,也非常不錯。起碼在放假的時候,他們會想起自己在網路上看到一些博物館很吸引很有趣的宣傳影片,就會吵著要去博物館玩——這是相當理想的狀態,而且總比待在家好。

在Youtube的台灣分區,筆者有看過幾組比較吸引和有趣的博物館介紹影片,比如:「樂樂帶你探險去」系列中的各種博物館介紹,包括郵政博物館、基隆海科館、台博館、鐵道部園區。這些都有卡通的元素和可愛活潑的配音,也有一些遊戲的介紹,就比較能夠吸引年紀小一點的兒童的眼光。相信他們看完這些影片後會對博物館的興趣大增,或者還會搶著去玩遊戲。還有一些影片或許是年紀比較大的孩童才比較能看懂和不會覺得無聊的,有知識介紹類的,也有Vlog形式類的。比如:KKday頻道介紹的袖珍博物館、尋寶隊長Sigma頻道的【鎮館之寶系列】宇宙級孤品、國立故宮博物院的12件華夏文明至寶、台灣博物館官方頻道介紹的台灣博物館、RJ頻道介紹的門票20塊的恐龍展、Jordan到處走頻道介紹的台北市立天文館等等。在現在這個小孩機不離手的世代,如果我們還著重想以博物館的方式作文化傳承的話,恐怕宣傳和導覽的方式也必須加快追上時代,才能吸引我們未來的下一代,而不是只會滑抖音看廢片。

說完在台灣帶小孩逛博物館的感想,筆者想起了自己兒時在香港參觀博物館的事。對筆者而言,印象最深刻的肯定是香港科學館。科學館的展品有一大堆都是被一堆小孩充滿興趣的包圍着,而這想起來好像也不奇怪──像電漿球、引力井甚麼的,可以互動的科學現象在小孩的眼中實在太有趣了。不過公平的說,要讓出展文物的博物館可以像科學博物館一樣吸引小朋友的眼睛,也實在是強人所難。說來諷刺,明明小朋友大多都對科學現象比較感興趣,但長大後卻大多人變成理盲,對科學議題避之則吉或是缺乏科學基本常識,作為理科人的筆者對於理科教育的失敗實在不勝唏噓,而這並不是中港台或是任何一個國家獨有的事,似乎是一個世界現象......。或者從博物館的展出方式到教育小孩的辦法,我們都有很多需要改善之處。

不過話說回來,以上所有筆者分享過的想法,都是以想令博物館教育更貼緊小孩或者參觀民眾為出發點,而筆者也認為台灣政府的不同部門雖然有不足之處,但總體還是以推動台灣社會進步前進為目的,這點實在和香港大相逕庭。上述提到香港科學館廣受市民喜愛,而數據亦證實這一點,根據香港康文署的統計數字,在2022/23年間香港科學館是最多市民入館的博物館,有超過110萬人次。對此港共政府的反應就是:在施政報告提出將科學館重建成「介紹國家發展和成就」的專館,並將科學館搬到人流較稀少的沙田文化博物館原址,再將本來的文化博物館館藏丟到其他博物館「整合」。那這個新的「專館」是在幹嘛?按官方說法,就是要介紹中國奮勇抵抗列強侵華的經歷,中國共產黨發展等等......反正就是政治任務高於一切。

台灣還有很多可以進步的地方,而儘管人民意見有分歧之處,大部份人都仍然是希望這個地方變好,這很可貴,特別是和以光速倒退的香港相比。而要守護這個地方的自由,筆者相信是台灣人、也是我們這些長居於台灣的外國人的一種責任。

延伸閱讀

遊台灣博物館隨筆(上)
遊台灣博物館隨筆(中)

作者》 沙羅双樹 香港大學生。參與反送中運動,目前在台。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