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報告:清潔能源是中國去年GDP成長最大驅動力

  • 時間:2024-01-25 11:03
  • 新聞引據:採訪、法新社
  • 撰稿編輯:楊明娟
報告:清潔能源是中國去年GDP成長最大驅動力
圖為位於中國湖南道縣的協合井塘風電場。(蘋果提供)(資料照片/CNA)

根據今天(25日)發表的一份報告,清潔能源計畫是2023年中國經濟成長的最大驅動力。中國在脫碳基礎設施方面的投資,幾乎與全球化石燃料投資總額一樣多。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導致氣候變遷的溫室氣體排放國,但也是風能和太陽能的最大生產國。

面對飆升的能源消耗,中國增加使用可再生能源,但也在2022年批准了自2015年以來最大規模的燃煤電廠擴建計畫。儘管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承諾,將在2026年至2030年之間達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

設在芬蘭的獨立研究機構「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Centre for Research on Energy and Clean Air, CREA),今天發表最新報告指出,去年對清潔能源產業的投資,佔中國GDP成長的40%。

研究人員表示:「2023年中國投資總體只增加1.5兆人民幣。分析顯示,清潔能源佔了全部的成長,而房地產等部門的投資則有所萎縮。」

研究人員研究了中國對太陽能、電動汽車(EV)、能源效率、鐵路、能源儲存、電網、風能、核能和水電的投資。這些產業獲得8,900億美元的投資,幾乎與去年全球化石燃料投資總額一樣多。

研究人員表示,「如果沒有清潔能源部門的成長,中國的GDP將達不到政府設定的5%左右的成長目標,將成長3.0%,而不是5.2%」。

報告指出,「中國依賴清潔技術部門來推動成長和實現關鍵經濟目標,這提高了其經濟和政治重要性,還可以支援加速能源轉型」。

電動汽車過剩

但研究人員警告,中國可能很快就會出現該產業的產能過剩,以及太陽能、電池和其他清潔技術吸收投資的侷限。

研究人員表示:「為了繼續推動投資成長,清潔技術製造業不僅需要吸收與2023年一樣多的資本,而且還要逐年增加投資。」

產能過剩的威脅已開始困擾中國的政策制定者,工業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一些企業「盲目湧入,建設多餘的新能源汽車計畫」。

辛國斌在19日的新聞記者會上表示,政府將採取措施,打擊不必要的電動汽車專案。

在多年政府補貼的推動下,中國的電動汽車業在過去10年呈現爆炸式成長。上一季,本土比亞迪(BYD)電動汽車銷量,超過美國汽車製造商特斯拉(Tesla)。

從2014年到2022年底,中國政府表示,僅在購買電動汽車的補貼和稅收減免上,就花費超過2,000億元人民幣。其他行業的公司也希望分一杯羹,包括消費電子巨擘小米,也在上個月推出了首款電動汽車。

辛國斌警告,中國電動汽車公司現在面臨一些問題,包括「消費者需求不足」,和其他市場的貿易壁壘,許多企業仍在努力尋求獲利。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