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中共制裁立陶宛 歐盟-中國經貿戰略競合進入新篇章

  • 時間:2024-02-05 16:08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中共制裁立陶宛 歐盟-中國經貿戰略競合進入新篇章
隨著中國暫緩對立陶宛的經貿脅迫舉措,歐中關係似乎從緊張趨向和緩,但其實歐中戰略經貿的競合仍暗潮洶湧。(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自從2021年歐盟會員國立陶宛同意與台灣互設代表處之後,立陶宛迎來一系列中國的經貿與外交制裁,其中包括2022年8月立陶宛交通及通訊部政務次長愛格涅(Agnė Vaiciukevičiūtė)率團訪問台灣,中國政府隨即宣布對愛格涅政務次長個人實施制裁,也暫停與立陶宛的國際道路運輸合作。

儘管去年12月7日,在北京舉辦第24次中國-歐盟領導人峰會前,立陶宛外長蘭茨貝里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宣稱,中國政府已經結束對立陶宛「經濟制裁」的企圖。原先歐盟決定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中國經濟脅迫立陶宛的控訴,歐盟也基於「技術原因」暫停程序,歐盟與中國原本看似經貿衝突一觸即發,隨著中國暫緩對立陶宛的經貿脅迫舉措,歐中關係似乎從緊張趨向和緩,但仔細分析,未來歐中戰略經貿的競合將更為暗潮洶湧。

首先,歐盟執委會在今年1月24日首次宣布經濟安全戰略,將加強外資對歐盟會員國投資的監控機制與建立歐盟對外投資的監控機制,目的在確保關鍵科技技術不會外洩到「憂慮國家」(countries of concern),儘管歐盟官方沒有明確指出憂慮國家是哪幾國,但一般評估,歐盟主要是將矛頭指向中國,顯見中共以國家資本主義併購歐洲公司,以及歐盟擔憂歐洲公司對外投資時可能造成敏感科技外流風險意識提高。在歐盟與中國缺乏經濟安全互信基礎的前提下,歐中間的經貿與科技戰儼然成形。

再者,歐洲議會在1月17日以壓倒性多數通過「中國對歐盟關鍵基礎設施影響之安全及國防意涵」報告,由於中國在全球稀土產業鏈一直都擁有絕對的主導權,歐洲國家的半導體及科技產業發展深受中國掣肘,因此呼籲歐盟會員國加強與理念相近夥伴加強合作關係,持續建構歐盟半導體及關鍵基礎設施的價值供應鏈,以降低對中國的產業依賴度。

換言之,當前不論歐盟執委會以及歐洲議會,對於中國仗勢以國家資本試圖個別擊破歐洲國家的經濟安全網之時,歐盟意識到中國經濟威脅加遽,儘管雙邊貿易關係仍然熱絡,但建立對中國的經濟安全機制與經貿防護網已形成「歐盟共識」。

最後,歐洲議會訂2024年6月6日至9日改選,屆時歐盟27個成員國超過4億名選民將投票選舉大約700名議員,屆時歐洲新民意將可能重新審視歐盟與中國間的關係;然而,今年1月中旬,歐洲最大中國研究智庫「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MERICS)公布年度中國情勢問卷調查報告,預測未來歐盟與中國的政經關係將持續惡化,儘管各別國家,例如法國正在修復法中兩國關係,但義大利退出中國的「一帶一路」與中國制裁立陶宛等事件顯示,歐盟與中國間戰略競爭的態勢會逐漸升高。

未來歐中關係,預判戰略競爭將會遠大於戰略合作,歐盟-中國-台灣的戰略三角關係也可能出現新的變化。由於台灣與歐盟在民主理念較為一致,未來台歐之間可望透過「半導體外交」以及「價值觀外交」等非正式外交關係,建構更具韌性與彈性的全球民主價值供應鏈。

作者》林展暉 逢甲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