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寶林案米酵菌酸肇禍 專家研判該菌自進口食品進入台灣

  • 時間:2024-03-29 10:04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劉品希
寶林案米酵菌酸肇禍 專家研判該菌自進口食品進入台灣
毒理學專家招名威(右)、流行病學家何美鄉(中)接受廣播節目專訪。(YT/@superfm985program)

「寶林茶室」案死者體內驗出「米酵菌酸」,毒理學專家招名威今天(29日)接受廣播節目專訪時表示,「米酵菌酸」是從「唐菖蒲伯克氏菌」分泌出的毒素,該菌在國際間少見;流行病學專家何美鄉則判斷該菌是透過進口食品進入台灣,現階段重點是要追出源頭,防堵該菌進入台灣的植物生態系。

毒理學專家招名威29日接受廣播節目專訪時表示,「米酵菌酸」是「唐菖蒲伯克氏菌」分泌出的毒素,「唐菖蒲伯克氏菌」並不常見,好生於發酵或澱粉類食材,全世界曾發生過案例的國家不到10個,過去印尼曾發生過,近年中國也有案例,當時一家9口誤食澱粉類食品,在48小時內過世,與台灣這次的案例非常類似。「寶林茶室」案患者的共通點是都吃了粿條跟河粉,其中一名死者的同行者吃的是炒麵,結果沒事,顯示毒素並非廣泛存在於食材或餐廳內,而是某些特定食材才有,現在必須調查這個毒素從何而來,「這東西絕不會憑空冒出」。

流行病學專家何美鄉接受廣播節目專訪時指出,這是國內首例「米酵菌酸」案,並沒有很多國家有相同案例,首次在國際間出現是在印尼,後來在非洲、中國,她斷定「唐菖蒲伯克氏菌」已在中國落地生根,「唐菖蒲伯克氏菌」生長於土壤、環境中,當在適當的溫度、pH值中便會繁殖,產生「米酵菌酸」毒素。她表示,台灣進口非常多食品,她判斷該菌應是透過食物鏈進入台灣,當疫調無法查出時,才須思考人為帶入的可能性。她說:『(原音)(主持人:所以它是有這個菌的食物從國外進口進來的?)應該是這樣,這是比較合理的想法,你就是要去找。』

何美鄉表示,中國已有多起「米酵菌酸」案例,台灣現階段的重點是要盡快找出細菌的源頭,把該毒素想成是一個傳染源,快速溯源、防堵擴散。她說:『(原音)這個菌它是適應於植物的菌,不是人類的菌,它的生長環境比較普通,你如果給它機會,它應該也就可以在我們的土壤或什麼地方去生長,我們假定它是透過食物鏈或什麼進到我們台灣,那我們是否可以快速找到這個源,把它控制在一個範圍內,不要變成進入我們的植物生態,這是蠻重要的思維。』

何美鄉認為,「米酵菌酸」應該還存在於「寶林茶室」的廚房內,應檢驗的食材很多,包括粿條、河粉、有椰子成分的醬料等都需釐清。

招名威表示,「米酵菌酸」的化學結構非常穩定,特別耐高溫,因此大火炒也無法破壞毒素結構。至於為何同樣是吃到粿條或河粉,有人死亡、重症,也有人僅是輕症,何美鄉說,「唐菖蒲伯克氏菌」分布不均,因此製造的毒素可能也分布不均;招名威則說,這與每個人吃進的份量不同也有關。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