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醫:複雜偏高溫環境恐產米酵菌酸 業者應強化食品保存管理

  • 時間:2024-03-29 16:39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劉品希
醫:複雜偏高溫環境恐產米酵菌酸 業者應強化食品保存管理
醫師姜冠宇29日表示,「米酵菌酸」非優勢菌種,籲業者應強化食品保存管理。資料照。(姜冠宇醫師提供)

國內出現首例「米酵菌酸」中毒死亡個案,引發高度關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整合醫學照護科醫師姜冠宇今天(29日)受訪表示,「米酵菌酸」並非優勢菌種,在複雜且偏高溫的環境才會產生毒素,呼籲業者應強化食品保存管理,含有水分的澱粉類品食品應保存於4℃以下。

「寶林茶室」案死者體內驗出「米酵菌酸」,「米酵菌酸」是從「唐菖蒲伯克氏菌」分泌出的毒素,目前調查方向指向食材肇禍。北市聯醫整合醫學照護科醫師姜冠宇29日受訪表示,中國廣東曾發生食用濕米粉導致「米酵菌酸」中毒死亡案例,「米酵菌酸」有其生長環境,中華料理常將各類食材混和在一起,只要放在廚房等常溫偏高達攝氏25至35度的環境,並隔夜放置,就很容易產生毒素。根據文獻指出,在條件相同的培養基下,「米酵菌酸」並非優勢菌種,當在複雜環境、常溫偏高的情況下,才可能有產出毒素的風險。

姜冠宇指出,從「寶林茶室」案來看,當濕度較高的澱粉類產品,與其他含有胺基酸、纖維素的食材放在一起,又沒有低溫保存,便容易產生風險,這也給業者警示,未來應加強食品保存管理。他說:『(原音)所以我們重點是不要讓這個細菌有產毒的空間,我們要執行說所有有水分的澱粉,它有那個4℃以下的一個保存的一個措施 ,這是要警醒所有的食品業者的。』

姜冠宇認為,「唐菖蒲伯克氏菌」應該不是現在才進入台灣,研判可能早就進入台灣一段時間,之前可能就有零星死亡個案,但因為沒有前例,也沒有「米酵菌酸」檢驗項目,因此未被發現,他建議未來各醫院應設置「米酵菌酸」檢驗項目,以及早發現可能案例。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