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外交家》:美國須重新思考與北京競爭策略

  • 時間:2024-05-23 08:26
  • 新聞引據:法廣RFI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外交家》:美國須重新思考與北京競爭策略
中國電動車龍頭比亞迪(BYD)等待裝船出口的電動車。(AFP)

法廣報導,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22日發布公告,拜登政府近日宣布大幅提高對一系列中國產品的關稅,其中包括電動車及電動車電池等部分產品,這些關稅提昇將於8月1日生效。

其中,有關中國電動車的部份,美國期刊《外交家》(The Diplomat)認為,美國必須重新思考在電動車市場與中國競爭的策略,應該借鏡中國的產業政策,利用自身獨特優勢讓美國在全球電動車市場處於領先地位。該期刊表示,拜登總統決定對中國生產的電動車課徵100%的關稅,標誌着中美貿易關係的關鍵時刻。拜登的立場在今年的大選年引起美國選民的強烈共鳴。然而,這些關稅的直接經濟影響可能有限。

《外交家》指出,僅依靠關稅的策略並不夠。為了真正與中國競爭,美國必須停止使用中國傾銷廉價產品或出口過剩產能違反貿易規則的藉口。美國應該承認,中國培育具有重要戰略意義新興技術的長期產業政策提供寶貴的經驗。藉由審視中國的做法,美國可以效法中國成功經驗,同時避免失誤,而且憑藉自身的技術及金融優勢,美國不僅可以追趕甚至能超越中國的成功。

《外交家》分析說,中國電動車的價格優勢源自於真正的競爭力,這是精心制定的產業戰略成果,該戰略融合了保護主義、政府對研發的大量投資、強大的供應鏈。此外,中國當局促進省級地方政府及企業之間的激烈競爭,並極為重視理工教育,培養產業升級所需的人才。

此外,中國電動車產業成功的關鍵因素是前瞻性的連貫產業政策,美國近數十年忽視了這一點。中國政府對電動車市場的供需雙方提供巨額補貼,讓購買電動車具有經濟吸引力,同時支持製造商擴大生產。這些補貼獲得有利於國內生產的嚴格法規支持,確保國內製造商從減少與外國公司的競爭獲益,這個全面的政策框架推動中國電動車產業的快速成長。

分析續稱,或許更重要的因素是,中國的電動車製造商之間形成激烈的內部競爭,這些公司受到激勵,努力創新並超越其他製造商,從而導致電動車技術的快速進步及成本的顯著降低。此外,中國政府關注生產體系,而不僅關注最終的電動車產品,導致強大的國內供應鏈策略發展,這確保電池及電子系統等關鍵零件在中國本地生產,減少依賴外國供應商,並降低成本。這種內部競爭加上政府的全面支持,讓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電動車市場領導者。

然而,中國利用降價進行的激烈競爭導致利潤率微薄,形成了競爭激烈但資金緊繃的產業。與此同時,中國國內消費疲軟及由此導致的中國電動車出口激增引發貿易摩擦及政治脆弱性,沒有明確退場策略的慷慨長期補貼扭曲了市場激勵,導致效率低下,而且依賴政府的資金支持。

《外交家》因而建言,為了效法中國的成功例子同時避免其陷阱,美國必須採取超越關稅的全面戰略,該戰略應該包括政府為電池技術、電動動力系統、輕質材料等關鍵領域的研發提供大量資金,通過促進這些關鍵領域的創新,美國可以獲得全球競爭力所需的技術優勢。然而,與中國不同的是,美國的補貼應謹慎調整,並逐步取消防止市場扭曲及過度依賴政府支持,以明智的激勵措施建立自我維持的市場將確保長期的生存能力。

另外,基礎設施投資也是另一個重要支柱,美國必須致力於建立全面的電動車充電站網絡,將這個基礎設施標準化,確保不同電動車車型之間的兼容性將進一步促進人們使用電動車,並支持產業成長。

《外交家》最後指出,除這些基本策略外,與國際公司建立合資企業可以加速技術轉移及創新,讓美國公司能利用先進專業知識並整合全球最佳實踐。還有更新移民計畫以吸引頂尖理工人才將確保新想法及技能穩定湧入美國,從而加強電動車產業及更廣泛的技術領域。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