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中國未正面回應教廷設處要求 專家:梵中歧見仍多

  • 時間:2024-05-24 07:11
  • 新聞引據:中央社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中國未正面回應教廷設處要求 專家:梵中歧見仍多
圖為教宗方濟各將離開之際,中國信徒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廣場揮舞中國國旗。 (AFP)

教廷日前再度提出到中國設立代表處的要求,中國未給予明確答覆。旅居中國的義大利籍梵中專家郗士(Francesco Sisci)分析,教廷與中國至少在宗教、政治、文化等3層面存在困難與鴻溝,需謹慎探索、慢慢解決問題。

教廷國務院長帕洛林樞機主教(Pietro Parolin)日前於向媒體表示,教廷盼在中國常設辦公室。路透社22日在中國外交部記者會提問,梵蒂岡需創造何種條件才能實現此一目標,中國政府是否會同意在梵中沒有邦交情況下,讓教廷在北京設處。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未正面回應問題,僅強調近年中梵保持接觸溝通,不斷增進瞭解互信,中國願努力推動中梵關係改善。路透社記者再度追問,教廷為提升梵中關係需創造何種條件,汪文斌回應「我剛才已經介紹了,中方願同梵方共同努力,推動中梵關係不斷改善。」   

郗士22日在義大利媒體「星期新聞」(Settimana News)撰文指出,教廷日前舉行的「首屆中國主教會議百年紀念研討會」,恰好凸顯羅馬教廷與中國間的歷史關係極其錯綜複雜。

郗士分析,梵中在宗教層面的難題是,羅馬教廷想要廣傳福音的企圖,讓北京政府感到不信任與懷疑;梵中在政治層面的分歧是,中國共產黨需要捍衛執政權力,羅馬教廷則要爭取宗教自由。

郗士表示,梵中最終歧異是文化層面,羅馬天主教源自2000多年前的西方文明,在過程中西方文化逐漸「內化」,現在羅馬天主教要進入中國,要再「翻譯」成另一種中華文化,2大傳統文明的本質大相逕庭。

郗士認為,梵中在宗教、政治、文化各層面都有鴻溝,且因互不瞭解造成許多錯誤認知,羅馬教廷與中國的歧見,在1924年上海舉行的首屆中國主教會議中就可看出,但當時中國正陷入軍閥割據,羅馬天主教相對有較多迴旋空間。

郗士表示,如今問題變得更加複雜,現在的中共政府對內控制力量強大,對外則感覺西方世界正齊將矛頭對準中國,而羅馬天主教在歷史上是西方世界的一部分,重要成員是由許多西方人組成,羅馬天主教迄今也仍與西方世界關係緊密。

郗士表示,中國天主教主教團主席沈斌、中國天主教愛國會秘書長譚立鑄應邀出席教廷研討會時,直言「政治問題對中國是基本關鍵」,教廷代表在會中則不斷重申「中國議題純粹是教務考量」,這顯示梵中間的對話有「斷層」,這個斷層有助緩解雙方正面交鋒,但也讓彼此交集變少。

郗士表示,在100年前的首屆中國主教會議,教廷策略是要盡量讓天主教融入中國人民生活,但今日情境完全不同,教廷的對話窗口是中國政府,不是中國人民,關鍵問題就變成「教廷能提供什麼,讓中國政府感興趣」。

郗士表示,對於如何解決梵中間各層面的歧見,教廷研討會沒有給出任何明確答案,更凸顯未來梵中雙邊對話,仍將充滿複雜與困難性。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