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大流行協定談判延1年 專家:有利台灣爭取締約

  • 時間:2024-06-04 11:07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劉品希
大流行協定談判延1年 專家:有利台灣爭取締約
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執行長林世嘉。(資料照/劉品希 攝)

世界衛生組織(WHO)會員國因應未來流行病展開談判的「大流行協定」未能達成共識,談判將延長1年。對此,長年推動台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執行長林世嘉今天(4日)表示,目前談判文本對於締約資格也尚無共識,多1年的談判的時間,有利台灣爭取締約。

世界衛生大會(WHA)已於6月1日落幕,原定將通過「大流行協定」,但會員國談判未取得共識,大會最終決議協商展延1年,至明年WHA再決議,若提前獲致共識,則可能召開第三屆WHA特別會議處理,上一次召開WHA特別會議分別是在2006年與2021年。

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執行長林世嘉4日受訪表示,「大流行協定」當前四大爭議包括利益與資訊共享、智慧財產權豁免與技術轉讓、資金來源及健康一體化原則,高收入國家對於前3項有異議,中低收入國家則反映無額外資金投入健康一體化行動。

林世嘉指出,在談判文本中,第33條原明定僅供WHO會員國、聯合國會員國或觀察員國締約,但該條款也尚未達成共識,台灣仍有機會成為締約方。她說:『(原音)台灣的部分,在大流行協議最主要我們就是希望我們能夠有…,不管用什麼樣的身份參加,應該是講說至少是一個獨立的身份,當然不是以這個中國的一部分這個身份,那用健康實體entity也可以,用國家當然是最好,那這樣的話我們才不會成為防疫的漏洞、沒有被照顧到,所以我覺得延1年,讓台灣多一個機會是好的。』

WHO幹事長譚德塞宣布「大流行協定」談判延長1年時表示,下一次疫情危機只是時間問題,而不是是否會發生的問題。林世嘉也說,「大流行協定」有近200個會員國共同討論,希望在談判結果出爐前,不會出現「X疾病」或「中國又出什麼奇怪的疫情」,台灣才能平安度過。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