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關稅 歐盟不如美國強硬

  • 時間:2024-06-17 10:49
  • 新聞引據:採訪、路透社
  • 撰稿編輯:鄭景懋
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關稅 歐盟不如美國強硬
圖為中國電動車龍頭比亞迪(BYD)在連雲港等待裝船出口的電動車。(AFP)

歐盟宣布從7月起,對中國進口電動車徵收最高38.1%的額外關稅,以遏制中國電動車的大量傾銷。對比美國宣佈對從中國進口的180億美元的產品加徵關稅,其中電動車關稅將從25%升至100%,專家表示,歐盟的關稅措施比美國的措施來得溫和許多。

在在美國宣布會對中國進口電動車的關稅提高至100%不到1個月後,歐盟相繼宣布,從7月4日起,就中國對電動車製造商比亞迪(BYD)、吉利(Geely)和上汽集團(SAIC)的過度補貼行為,分別徵收17.4%、20%和38.1%的關稅,加上原本的10%標準汽車關稅,最高稅率接近50%。

此外,對其它參與調查但未被抽樣的電動車製造商,稅率為21%,而不配合調查的則將被加徵38.1%的稅率,這也包括在中國設廠的歐美製造商。

儘管歐盟提高對中國電動車的關稅反映出這個擁有27個成員國的組織對北京的立場更加堅定。不過,與美國準備徹底與中國脫鉤的強硬立場相比,歐盟的作法相對溫和。

就加徵關稅來說,歐盟對部分中國電動車製造商徵收的關稅增加了近5倍,比華盛頓增加的4倍更多。不過,美國的關稅計畫廣泛涉及一系列的中國產品,其中電動車稅率達100%。歐盟的行動則僅限於電動車,最高關稅為48.1%,平均為31%。

歐盟不如美國強硬 旨在消除補貼效應

專家指出,歐盟採取較為溫和的行動,主要是因為堅信貿易應基於國際規則,並意識到與中國之間的貿易戰,會為自己帶來更多損失。

布魯塞爾歐洲暨全球經濟研究所(Bruegel)研究員普瓦捷(Niclas Poitiers)指出:「美國的措施旨在排除中國電動車。歐盟的意圖是奪走中國企業的優勢」,他說,「歐盟的情況有所不同。它的目的是消除補貼效應。」

北京稱美國的關稅是一種「典型的霸凌」,而對歐盟的做法則較溫和的稱為是「典型的保護主義」。各界也正在關注中國如何因應歐盟的關稅措施。 

歐盟記起教訓 主動調查電動車

歐盟在過去12個月加強了對中國企業的審查。在2023年年初通過「外國補貼條例」(FSR)後,歐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發起了一系列的調查,企圖遏制在歐盟境內運作並接受扭曲補貼的外國公司,而中國一直是明確的目標。

而對中國電動車的反補貼調查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案件,這也是歐盟委員會首次主動發起調查,而不是在接到歐盟產業的投訴後才行動。

這反映出歐盟顯然已經從10年前對中國太陽能面板的調查中記取了教訓,當時歐盟沒有對中國加徵關稅,歐盟的太陽能產業也隨之崩潰。

另一方面,歐盟執委會也更新了有關中國經濟中,國家主導的扭曲行為報告,這使得除了原本的鋼鐵、鋁、化學品和陶瓷等產業外,歐盟的晶片或綠能技術製造商也能對中國的經濟扭曲行為進行投訴。

視中國為戰略競爭對手 歐盟靠攏美國

專家表示,歐盟對中國的立場越來越接近美國。去風險或減少對中國的依賴現在已成為歐盟的口號,也逐漸把中國視為戰略競爭對手。除了中國在國內外的打壓與武斷行為,並經常訴諸經濟脅迫以及對關鍵礦產的出口管制,中國在烏克蘭戰爭中對俄羅斯支持也引發許多人的擔憂。

倫敦智庫「歐洲改革中心(Centre for European Reform)研究員伯格(Aslak Berg)表示,歐盟正在向美國的立場靠攏,但程度不同,而且仍在使用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貿易規範來處理爭端。

伯格認為歐盟這次實施的電動車關稅,「在政治上更加敏感,但在法律上與鋼鐵關稅案件沒有什麼不同。」

有部分原因在於歐盟的案件僅涉及補貼問題,但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在證明美國措施的合理性時,也強調了中國技術轉移和網路間諜活動的威脅。

歐盟堅稱致力於基於規則的國際貿易,以及其調查和關稅符合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規則。但美國則認為,世貿組織的規範未能解決中國的「非市場」行為。

伯格說:「歐盟仍然依據川普上任之前的框架行事。對於中國,美國則已經擺脫世貿組織的束縛,而是根據國內政策行事。」

與中貿易關係密切 歐盟仍採謹慎立場

歐盟更謹慎的立場也反映出歐盟與中國的經濟關係。去年,美中貨物貿易總額達5,730億美元,其中美國出口額達1,480億美元。歐盟與中國的貨物貿易額為7,390億歐元(7,980億美元),其中歐盟出口額為2,230億歐元(2,410 億美元)。

德國汽車生產商對關稅的批評最為嚴厲,因為他們約有30%的車款出口到中國,而他們也擔憂一旦中國對歐盟的關稅措施進行反制,德國將首當其衝。

普瓦捷表示:「對於歐盟來說,完全效仿美國的做法並不理性。」

歐洲改革中心的伯格表示,美國和歐盟各自以不同的方式看待與中國的競爭。美國希望限制中國對其全球霸主地位的挑戰,而歐盟則更關心一個更大的中國的行為模式。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