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ESMC未來藍圖曝光 台歐半導體產業進一步合作行不行?

  • 時間:2024-06-24 18:33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陳念宜
ESMC未來藍圖曝光 台歐半導體產業進一步合作行不行?
台歐半導體合作論壇的重頭戲之一就是台積電歐洲子公司ESMC總裁兼總經理克伊區(Christian Koitzsch)分享德國廠最新進展,台下幾乎座無虛席。(陳念宜 攝)

今年下半年,台積電德國廠將在歐洲最大的半導體聚落「薩克森矽谷」(Silicon Saxony)開始動工,眾所矚目,因此,經濟部、對外貿易發展協會以及全球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6月10日在德國柏林主辦的「台歐半導體合作論壇」,也吸引許多產業界A咖親自出席,規模盛大。除了有多位熟悉歐洲半導體產業的專家學者分析台歐合作的挑戰與潛力之外,台積電歐洲子公司ESMC總裁兼總經理也透露了公司未來藍圖。

ESMC:MRAM和RRAM是主力 預計年產48萬片12吋晶圓

對外貿易發展協會董事長黃志芳說:『(原音)其實講者他們有特別強調說,台積電在歐洲的投資,它不是只是一個硬體工廠設備的投資,它是一個夥伴關係的建立,而且是一個生態系合作夥伴的建立,那這當中會牽涉到我們台灣幫歐洲訓練人才,以及我們跟歐洲進行更多高科技的交流。』

對外貿易發展協會董事長黃志芳指出,台積電在德國德勒斯登投資設廠帶動整個歐洲半導體產業的復興,合作效應非常大,台歐半導體合作論壇吸引了許多歐洲重要業界代表,包含台積電關鍵化學品供應大廠「德商賽瑯泰克(CeramTec)」、全球最大工業氣體供應商之一「德國林德集團Linde」、無廠半導體公司輝達(NVIDIA) 以及台積電歐洲子公司ESMC股東恩智浦(NXP)等都派員出席。

台歐半導體合作論壇的重頭戲之一就是ESMC總裁兼總經理克伊區(Christian Koitzsch)分享德國廠最新進展,台下幾乎座無虛席。他說:『(英語原音)這是德國史上最大的建設計畫之一,這就是為什麼還需要等一會兒。我來告訴你們所謂「大」是多麽大...基地開挖範圍為長200公尺、寬200公尺,深度為10公尺,建築體本身高出地面30多公尺,這是一個相當大的建築工地。』

克伊區透露台積電德國廠的建築體毛胚將由3萬個約40噸重的混凝土塊所組成,為了實現2027年開始生產晶片的目標,預計將每天投入5千多名勞動力興建廠房。

克伊區更進一步說明ESMC的未來藍圖,在公司規模方面,他說,ESMC將會是一家擁有近2千名員工的公司;在產品方面,他指出,磁阻式隨機存取記憶體(Magneto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 MRAM)以及電阻式隨機存取記憶體(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 RRAM)將是ESMC的主力,預計採用16/12奈米製程,每年生產48萬片12吋晶圓;在能源消耗方面,他也很期待把台積電的綠色製造技術引進到歐洲。他說:『(英語原音)台積電晶圓廠的綠色製造也令我非常印象深刻,與整個產業的平均值相比,台積電晶圓廠的原水/未經加工的水(raw water)用量只有同業平均的一半,對歐洲來說,這非常有意思,因為台積電同時在技術實力和生態足跡項目上都表現良好;用電情況也差不多,我們的單位晶圓面積耗電量是每平方公分1度電,大約是業界平均的6成,台積電來歐洲設廠會帶來許多綠色技術,我期待在歐洲應用這些技術。』

台積電到歐洲設廠 德國專家學者怎麼看?

集結超過500家微電子或軟體公司的德國工商團體「薩克森矽谷」(Silicon Saxony)顧問提姆(Torsten Thieme)也表示,他很期待台積電為歐洲帶來先進的技術以及低耗能的晶片,但是,當地廠商未必準備好了。他說:『(英語原音)台積電的投資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挑戰,因為台積電帶來了非常現代化的生產技術,有些廠商還沒準備好跟這種非常優質的尖端技術接軌,這就是為什麼我認為有些公司必須跟著台積電一起來到薩克森邦,而我們一定需要來自台灣的供應鏈廠商,問題是怎麼吸引台灣的供應鏈廠商來到歐洲,因為我們有一些工作文化上的差異,你知道的,在德國,我們的工會力量強大,這對台灣公司來說並不是什麼好消息。』

提姆期待台灣的供應鏈廠商也跟著台積電來到德國,就他的觀察,只要大企業敢開雙倍薪水就有機會從其他產業挖角人才,缺工不是問題,不過,號稱歐洲最大的應用科學研究機構「弗勞恩霍夫協會Fraunhofer」開設的積體電路研究所所長霍依伯格(Albert Heuberger)直言,台灣公司的招聘策略有必要因地制宜。他說:『(英語原音)我知道在台灣的勞工很努力工作,我不覺得這裡(德國)的人要那麼努力工作,工時和休假制度滿不一樣的,你沒辦法找人來工作,要他一週工作50個小時,這行不通的,所以,在工作與生活取得平衡這方面,台積電也要給出具有競爭力的條件,因為這就是這裡的人的工作方式。』

除了工作文化不同,台歐社會對半導體產業的理解與支持程度也有落差。德國電氣工程與電子工業中央同業公會(ZVEI)執行長威伯(Wolfgang Weber) 透露,他去年12月曾來過台灣,他發現,台灣社會理解半導體產業,所以法規制度框架也比較穩定,不會朝令夕改,台灣對產業的支持力道之大,令他印象深刻。他說:『(英語原音)這是我第一次(去台灣),我開心極了,我非常高興能到台灣,我真的很印象深刻的是,我感受到這個國家、你們台灣社會對這個微電子產業的理解與支持,我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我想,這個特定產業能在台灣發展、壯大,背後有非常穩定的法規制度框架這樣的條件。』

威伯說,台積電到歐洲投資設廠,促進了歐洲人對半導體產業的理解,這是他之所以對這個投資案感到興奮的原因。


台歐半導體合作論壇上,SEMI全球行銷長暨台灣區總裁曹世綸(右1)擔任議題討論主持人,他和瑞昱半導體副總經理暨發言人黃依瑋(右2)、德國工商團體「薩克森矽谷(Silicon Saxony)」顧問Torsten Thieme(左1)、「德國電氣工程與電子工業中央同業公會(ZVEI)」執行長Wolfgang Weber(左2)一同探討半導體如何推進永續新未來。(陳念宜 攝)

深耕台灣35年 德商默克看好台歐半導體產業合作


「德商默克(Merck)」全球薄膜科技事業執行副總裁冉紓睿(Surésh Rajaraman)在台歐半導體合作論壇上表示,看好台歐半導體產業合作,深耕台灣35年的默克也願意當台歐合作催化劑。(圖翻攝自冉紓睿台歐半導體合作論壇演說簡報)

台歐合作還有哪些好處?兩者還有哪些優點值得互相學習?半導體關鍵材料大廠「德商默克(Merck)」全球薄膜科技事業執行副總裁冉紓睿(Surésh Rajaraman)表示,他先前曾在台灣定居6年,大約1年前搬到德國,他分析,資料共享是歐洲的強項,歐洲的學徒制也值得台灣借鏡,他指出,默克集團德國總部有三分之一的員工都是透過學徒計畫培養出來的人才;至於台灣的優點,冉紓睿表示,默克在台灣深耕35年,很清楚台灣企業和政府的行事作風是出了名的高效率,例如默克近期在高雄投資設廠的過程中,台灣政府以單一窗口協助企業了解法規與政策,這讓默克實在獲益良多。

冉紓睿指出,根據數據顯示,台灣的晶片代工產業在全球位居領導地位,而歐洲在半導體應用領域的投資有一大部分都投注在電動車以及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簡稱ADAS)等項目,冉紓睿認為台歐合作互補互利,這就是潛力所在。他說:『(英語原音)最後,把兩句名言分享給你們,這句是來自2024Computex黃仁勳的一句話,他稱台灣為無名英雄,我完全同意他的觀點,而這句是我最喜歡的德國名言之一,他提及共同努力和協作的必要性,我相信,有了台灣為歐洲打下基礎,歐洲可以建立起一個半導體產業生態系統。』

冉紓睿表示,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曾在2024Computex演講時指出「台灣是無名英雄,卻是世界的支柱,一起,我們推動了產業的復興。」這段話是他個人最喜歡的名言之一;冉紓睿也引用知名德國足球教練貝肯鮑爾(Franz Beckenbauer)所說的「團隊就像一台運轉順暢的機器;每個零件都必須一起轉動才能正常運作。(A team is like a well-oiled machine; every part must work together for it to function properly.)」他相信有了台灣的加入,歐洲將能把半導體產業生態系建立起來,這個產業就是這樣,合作是必然的。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