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趁俄之危?中國生產北約規格自走砲亮相 西方國家認與俄搶亞非拉市場

  • 時間:2024-06-27 13:27
  • 新聞引據:、美國之音
  • 撰稿編輯:陳文蔚
趁俄之危?中國生產北約規格自走砲亮相 西方國家認與俄搶亞非拉市場
中國北方工業生產的車載SH-15 155公厘自走榴彈砲,這次在法國巴黎國際國防工業展上引發西方關注。(圖取自中國北方工業官網)

《美國之音》報導,在剛結束的巴黎歐洲國際國防工業展(Eurosatory)上,中國參展團隊數量遠超上屆,達60多家軍工企業,而上屆中國參展商也才不到10家。報導認為可能與中企想要分食俄烏戰爭商機有關,但西方卻注意到的是,中國北方工業推出兩款與北約規格相仿的自走砲,被認為中國軍火商鎖定亞非拉等三區域市場,並將與俄國直接競爭。

兩年一度的歐洲國際國防工業展日前在法國巴黎舉行,為全球武器生產商重要的觀摩和洽談訂單時機。《美國之音》報導,本屆展覽中,在俄烏戰爭中大放異彩的無人機成為會場主角,同時中國數量暴增的參展軍火商也是會展焦點,且除了中國無人機外,中製的兩款自走砲也引起西方關注。

報導表示,中國最大陸基武器製造商中國北方工業集團的兩款155自走砲引起了媒體和觀察家的注意。這兩款火砲分別是PLZ-52 和車載SH-15 155公厘自走榴彈砲。而155公厘榴彈砲正是北約規格的火砲,相較於中國過去長期使用的152毫米的蘇聯製規格,具有更廣大的國際市場,甚至也能夠取代北約國家的火砲和砲彈。因為北約制式火砲在國際軍火市場比例越來越大,中國進軍國際155公厘火砲市場,也被認為是和俄羅斯傳統軍火市場直接競爭。

中國火砲設計優於俄羅斯但成本又比歐洲低

美國智庫蘭德公司的國際防務研究員希思(Timothy Heath)表示,這些中國火砲設計優於俄羅斯火砲,但製造成本低於歐洲同類火砲,因此在中東和非洲市場很有競爭力,而這些國家很多都是採用北約武器系統。

歐洲國防專家、義大利國際事務研究所IAI的國防項目研究員卡爾卡尼奧(Elio Calcagno)分析認為,中國企業正在尋找更多的出口市場,這顯然會帶來商業優勢,但武器出口往往也會帶來政治影響,尤其是買方存在依賴的情況。卡爾卡尼奧認為俄羅斯侵烏戰爭推動了國際武器採購的成長,並讓中國軍火公司看到了廣闊的市場。

卡爾卡尼奧指出,當前國際主要軍火國之一的俄羅斯正忙於入侵烏克蘭,這給其武器庫存造成了巨大虧空。因此,其工業主要集中在戰爭上。而西方國家為了應對俄侵烏戰爭,在長期削減軍事力量後,現在也必須努力補充軍事能力。經歷了數十年的零星訂單後,歐洲工業大多難以滿足需求,且各國國防工業也必須同時滿足自身需求。

卡爾卡尼奧認為,生產北約標準的火砲系統使中國能夠向那些已經獲得西方武器,並希望與新採購武器保持相容的國家出售武器。

趁俄自顧不暇搶食亞非拉與中東軍火市場

中國數十年來一直使用蘇制152口徑火砲,直到80年代開始引進技術領先的155公厘火炮,而中國北方工業集團,其實就是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幾乎是整個中國陸基武器產業的集合,不僅供應300萬中國軍隊,也供應一些中東、非洲、南亞和拉丁美洲國家。該集團以826.89億美元營業額,排名2023《財富》500強第146位,連續14年入榜。

芬蘭國際事務研究所研究員埃恩·米歇爾·麥克納馬拉(Eoin Micheál McNamara)認為,雖然中國在歐洲展示其北約制式火砲,但是北約成員國不太可能成為它的買家。因為除了地緣政治風險之外,西方武器製造商之間也存在著許多內部競爭,以爭取北約政府的合約。北約政府認為從西方公司採購比從中國採購更安全。中國肯定知道這一點,它幾乎沒有機會向北約成員國出口武器,也許只有少數例外,那就是北約有時不守規矩的成員國匈牙利。

麥克納馬拉認為,中國軍火商雖在西方展會上展出,但很可能意在吸引非洲、中東、亞洲和拉丁美洲等非西方政府的注意,這些政府更有可能「混搭」西方、俄羅斯和中國的軍事裝備。

他還認為,這對俄羅斯來說也是個壞消息,因為俄羅斯比西方更需要這些地區的出口市場作為收入來源,若俄羅斯和中國在全球南方武器出口市場的競爭加劇,最終可能成為緊張的根源,損害莫斯科和北京之間的政治合作。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