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人權至上外交政策 加拿大寧付巨額代價

  • 時間:2018-08-08 09:12
  • 新聞引據:採訪、法新社
  • 撰稿編輯:楊明娟
人權至上外交政策 加拿大寧付巨額代價
圖為加拿大總理杜魯道(中央社檔案照片)
加拿大政府把人權列為其外交政策的核心,將因此付出損失與沙烏地阿拉伯數十億美元貿易往來的代價。不過部份觀察家認為,這種外交政策長期來看,終將獲得回報。
自沙國在6日宣布驅逐加拿大大使,並切斷與加拿大貿易往來後,數位加拿大政府官員重申杜魯道(Justin Trudeau)在2015年出任加拿大總理後一直標榜的政策:加拿大進步的原則,沒有任何妥協。
財政部長莫諾(Bill Morneau)7日表示:「我們將引領我們的價值。把加拿大價值帶到全世界是重要的,我們將繼續就對待公民的正確方式發聲。」
加拿大一直要求沙烏地阿拉伯釋放部落客巴達威(Raif Badawi)。加拿大在2013年給予巴達威的妻子和3名孩子庇護。
在這波外交決裂行動中,沙國也停止1,500名在加拿大求學的沙國學生獎學金,並將重新安置他們到其他國家。國營的沙烏地阿拉伯航空公司(Saudi Arabian Airlines;Saudia)也宣佈,暫停往返多倫多的航班。
在沙國經濟逐漸多元化的同時,加拿大曾尋求擴大對沙國的投資和出口。沙國是加拿大在波斯灣地區的第二大出口國,僅次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在2017年,加拿大對沙國出口總額為14億加元(約11億美元)。
加拿大首先將面臨的衝擊是,沙國總額150億加元的輕型裝甲車的採購案。
加拿大外長方慧蘭(Chrystia Freeland)6日表示,她希望了解沙國對此採購案的立場。
事實上,這並非是加拿大第一次因堅守「人權至上」外交政策而喪失商機。
今年初,在杜魯道下令檢視菲律賓總統杜特蒂(Rodrigo Duterte)人權紀錄後,菲律賓宣布取消採購14架加拿大直昇機的國防合約。
此外,加拿大強調環境保護政策,也使其在與美國、墨西哥、中國等談判貿易協定時更增添難度。
渥太華大學教授迪科克霍夫(Ferry de Kerckhove)表示:「有時,我們必須做政治上的選擇。」他說:「很明確的是,在世界眼中有一種觀念:加拿大是捍衛國際自由秩序的最後堡壘,包括在經濟、政治以及社會。」
加拿大以人權為核心的外交政策,將使其蒙受商業損失。不過,也有分析家認為,長期來看,利大於弊。
加拿大滑鐵盧大學(University of Waterloo)教授莫馬尼(Bessma Momani)指出:「即使是阿拉伯企業領袖,當他們與加拿大簽約時,他們從自己的經驗、從兄弟或叔伯處了解,加拿大是一個尊重人權的多文化社會。」莫馬尼說:「對於那些因我們的人權核心政策而遭獨裁政府取消的合約,最終將因為我們尊重人權而獲得更多合約。」
但也有分析家持不同的看法。渥太華大學教授艾塔蘭(Amir Attaran)就指出:「根本和人權沒關係,這只是一個很爛的藉口。」
艾塔蘭告訴法新社:「這是地緣政治,特別是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之間的敵對問題。由於杜魯道拒絕支持制裁伊朗,沙國因此針對加拿大。」
前加拿大駐沙國大使查特森(David Chatterson)就直言:「我們的目的是改善巴達威先生的處境嗎?如果是,我們失敗了。還是要影響沙烏地阿拉伯的大方向?我也不認為我們達到目標了。」他說:「我們提升了加拿大任何利益嗎?沒有,這是徹底的失敗。」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