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性醜聞重創諾貝爾文學獎 停頒找尋改革轉機

  • 時間:2018-05-08 13:34
  • 新聞引據:採訪、路透社、紐時;德國之聲、採訪、路透社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 編採譯
性醜聞重創諾貝爾文學獎 停頒找尋改革轉機
瑞典學院(Swedish Academy) (AFP)
在負責頒發諾貝爾文學獎的瑞典學院(Swedish Academy)陷入性騷擾、性侵犯以及洩露得獎名單醜聞,而未獲妥善處理引發風暴後,瑞典學院4日宣布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延到明年頒發,使得這個在世人眼中屬於文學領域的最高榮耀一夕蒙塵。然而,危機也是轉機,各界期待,瑞典學院能在此次危機中徹底革新,以恢復往日光彩。
◎性侵指控一路延燒 瑞典學院處置不當引風暴
在全球反性騷擾運動「我也是」(#MeToo)的啟發下,18名女性去年11月透過瑞典權威報紙「每日新聞」(Dagens Nyheter)揭露法籍攝影師阿爾諾(Jean-Claude Arnault)的性騷擾及性侵行為,此舉也讓負責頒發諾貝爾文學獎的瑞典學院,因為與阿爾諾的密切關係陷入醜聞風暴當中。
阿爾諾與瑞典學院的關係深厚來自於,他是瑞典知名詩人、瑞典學院院士佛羅絲登松(Katarina Frostenson)的丈夫,夫妻兩人所經營的藝文俱樂部「論壇」(Forum)也接受瑞典學院的補助。憑藉學院的禮遇,阿爾諾更把手伸入學院當中,紐約時報報導,阿爾諾對女性的不當性行為已超過20年,其中多起事件發生在瑞典學院所屬的房產內。除此之外,阿爾諾還被控7度提前洩漏文學獎得主名單給博弈公司,以從中牟利。
醜聞爆發後,由於針對院士佛羅絲登松的去留處理引發爭議,甚至讓院士們陷入分裂,18名院士中多達6人請辭,包括身為首長的學院歷來首位女性常任秘書戴紐斯(Sara Danius)。醜聞風暴讓諾貝爾文學獎的威信備受質疑,瑞典學院4日決定延後頒獎,希望爭取時間改革以重獲大眾信任。辭職潮也造成院士人數不足,影響了新院士與文學獎得主的遴選。
◎人數不足評選失公信 延後頒獎成最佳選擇
瑞典學院的18名院士原本是終身職,但他們可以選擇不參與會議和決策,讓席位閒置。醜聞發生後,瑞典國王卡爾16世.古斯塔夫(King Carl XVI Gustaf)已修改章程准許院士辭職並進行更替。在先前已有兩名院士不參與院內事務、加上此次6名院士請辭,目前僅剩10名活躍成員的瑞典學院,無法選出新院士。按規定,選舉新院士需有12名院士參與投票。
院士人數不足也影響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遴選,儘管諾貝爾獎委員會(Nobel Prize Committee)主席韋斯伯格((Per Wastberg)表示,只需8名院士出席達成法定人數,便能選出得獎者。然而,少數院士選出的文學獎得主,代表性與公信力可能遭受質疑。
丹麥阿爾胡斯大學(University of Aarhus)比較文學教授湯姆森(Mads Rosendahl Thomsen)就表示,「他們需要說服這個世界,他們真的很努力認真地為這個獎項挑選適合的人選。」每日新聞的文化編輯威曼(Bjorn Wiman)更表示,在這種情況下選出贏家,對得獎者而言是種侮辱。
儘管延後頒獎暫時處理了問題,但想讓諾貝爾文學獎恢復往日光彩,還有許多事情要做。
◎全面改革 盼諾貝爾文學獎化危機為轉機
阿爾諾的作為不僅重挫了公眾對瑞典學院的信任,更暴露出瑞典學院在處理利益衝突及維護機密資訊上不夠周全。為了重建民眾的信任,瑞典學院已承諾要改革過時的管理辦法,並針對這次凸顯出的問題,強化處理利益衝突的程序,並改善管理機密資訊的措施。
但僅是這些改革還不夠,諾貝爾文學獎長久以來因偏好歐美國家、給女性的機會不夠、泛政治化等不合時宜的問題備受爭議。德國之聲(DW)編輯皮歇爾(Sabine Peschel)就指出,已有許多人認為這個獎項在文學光譜廣泛的現代世界中失去立足之地,呼籲取消諾貝爾文學獎。她建議,這個古老莊重的機構應該消除父權主義及不透明的特質,變得更加透明化、可接近和有彈性。
性醜聞案雖然為瑞典學院掀起風暴,卻也帶來了改革的機會,瑞典學院如何讓諾貝爾文學獎恢復公信力,並讓這個獎項更符合現代世界的期待,需要更多的決心與行動。世人也期待,這個已走過百年歷史的文學桂冠未來能再次展現光華。

相關留言

上台週年 安倍參拜靖國神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