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紅色滲透防範假訊息 學者:持續轉型正義才有解

  • 時間:2019-09-21 16:17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陳國維
紅色滲透防範假訊息 學者:持續轉型正義才有解
台灣教授協會邀請多位學者及各領域人士,討論資訊戰及假訊息對民主的威脅。(陳國維 攝)

台灣教授協會今天(21日)舉辦「紅色滲透下的民主危機-美麗島事件40週年紀念研討會」,與會學者憂心,現在的社群媒體常見假訊息,即使立法開罰,也未必能罰得到,提醒台灣社會應繼續朝轉型正義之路邁進,才能逐步改變人們的價值觀,讓這個社會「擺事實、講道理」。

台灣教授協會邀請多位學者及各領域人士,討論資訊戰及假訊息對民主的威脅。資深媒體人蔡滄波表示,台灣的傳統媒體在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的監督下,對新聞的產製內容都有所自制,反觀社群媒體要散播什麼樣的訊息都不受控,現在無法可管,政府相關單位應趕緊制訂新法。

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彭睿仁指出,德國去年起施行「網路執行法」,規範YouTube、臉書及Twitter等大型跨國社群網路平台服務供應商,當遇到用戶或相關單位檢舉平台上疑似有違法訊息時,就必須執行事實查核,若不依法處理,最高可處5千萬歐元罰鍰。

彭睿仁說,台灣也可制訂相關法規,即使有些平台業者的總部設在國外,可能無法直接管控,但只要在台有商業經營行為,一旦不接受相關規範,仍會受到負面影響。彭睿仁:『(原音)在國內的商業行為或是平台的經營行為,我們還是管得到,因為還是適用台灣的法律,這時候可能就是代理商因為平台的違法行為,可能就不能再繼續代理他的廣告,那對平台就會產生市場的負面效益,這時候等於也是間接要讓平台,你一定要遵守台灣的法律,去做這些事實查核或法律要求的義務。』

基進黨發言人陳柏惟則提到,現在有很多訊息沒有告訴你對或錯,而是用疑問句呈現,這在法律上其實很難找到開罰基準。陳柏惟:『(原音)有人問柯文哲說,你到底為什麼要跟紅色媒體這麼好?他說,「我看起來像共產黨嗎?」,這句話本身沒有任何刑責,但他也沒有回答問題,但是他好像訴說了一個什麼訊息,我沒有質疑柯文哲的意思,我只是舉例。現在這種資料戰很多,我認為它已經比資訊戰還要更高端了,它是一個沒有肯定句,它沒有內容,但是它有素材,它可以讓你去有無限遐想,所以在這樣子的行為上,我們更難去從社群媒體中做到管制的行為。』

台北醫學大學通識中心教授張國城說,如果是在40年前的台灣社會,談論今天這些議題,就是違法,但隨著民主化,現在都能討論,因此,台灣社會必須持續往轉型正義的路邁進,進而不斷改變人們的價值觀,才能使社會大眾真正「擺事實、講道理」,而不是一直淪為「擺經歷、講感受」。

東吳大學法律系講師王鼎棫也建議,除了透過國家幫忙調整這個自由市場外,每個人也可以多和親友討論收到的相關資訊,透過世代溝通,防範假訊息。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