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小心你的臉/人臉辨識深入商場校園 民眾隱私誰來把關?

  • 時間:2019-11-05 16:09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楊文君
小心你的臉/人臉辨識深入商場校園 民眾隱私誰來把關?
訊連科技公司推出的AI臉部辨識引擎「FaceMe」,會記住他所偵測的人臉,經過幾次、停留多久都計算得出來。(楊文君攝)

人臉辨識技術持續進化,儘管有助於安全防護,但當人們去過哪裡、買了什麼東西都無所遁形時,似乎也讓人有點「毛毛的」,當人臉辨識技術深入商場校園,這些個人資料是否有被妥善管理?人民的隱私權保障足夠嗎?

學校引進人臉辨識 偵測學生到校時間

桃園市大有國中學務處王主任:『(原音)學生可能早早出門,很晚才到學校,家長可能不知道為什麼小孩那麼早出去,那麼晚到學校,所以我們有一部分是幫助家長了解學生到校時間而已。』

這所位於桃園市的大有國中,去年底在桃園市政府智慧校園計畫支持下,建置人臉辨識系統,在校門口通往教室的兩邊走廊各設有一支人臉辨識攝影機,當接收到學生臉部特徵訊息,就會傳送資訊到校長室及學務處,並透過APP傳送訊息給家長,確認孩子已到學校。若是偵測到可疑份子也會通知學校老師。

試辦一年多來,王主任說,全校1,100多名學生中,大概只有30名沒有同意參加,大部分的家長在了解相關隱私保護措施後,反應都不錯。王主任說:『(原音)我們是放在地端伺服器,沒有放在雲端,而且它是一個封閉的伺服器,就直接連到攝影機,只能發送出去,不能進來。』

保護隱私 業者用邊緣運算取代雲端運算

究竟人臉辨識技術所獲取的資料是如何把關?去年9月推出AI臉部辨識引擎「FaceMe」的訊連科技公司行銷部協理連啓民指出,他們的人臉辨識技術主要是記錄「特徵」,不是一張「臉」,所以這些個資所呈現的是一連串的數字編碼,除非民眾自己同意讓零售商店或是公司行號使用臉部辨識方式登入會員等,才會儲存臉跟名字等資訊。

連啓民強調,以他們的技術來說,這些「特徵」資料不會傳輸到雲端,而是使用邊緣運算;簡單來說,這些資訊只會在門禁機器、電子看板、點餐機等不需要網路的終端設備裡運作。他說:『(原音)它的好處是第一個是隱私,我的資料不會回傳,第二是不會延遲,它當場就偵測到、當場就抓出資料,不會有延遲。比如說,我現在要用臉解鎖,可以想像,如果是雲端,我要先拍到這個人、上傳影片到雲、分析出這是某某某、再下來開門,可能就要20秒時間,你可能就瘋掉了,你怎麼可能花20秒時間去做進入門的動作,所以我們強調的是,這是在邊緣裝置去做運算。』

不過,資策會科技法律研究所數位創新中心副主任宋佩珊指出,儘管這些資料只是一連串編碼,但既然是一種程式語言,自然有方法可以解讀或破解,隱私外洩的風險依然存在。

人臉辨識趨勢難以控制 政府應提高保護密度

宋佩珊說,人臉辨識屬於個人資料保護法中的「特徵」,跟名字、身分證字號是同個等級,所以有受個資法保障,必須取得當事人同意,正當情況下可搜集處理利用,但隨著人臉辨識技術進步,無法預料會不會走到難以控制的地步,這是人臉辨識最大風險,建議政府應提高保護密度。她說:『(原音)歐盟就會要求你要先做隱私影響評估,區別風險有哪些,再去做適當的補強,他們也要求說你要有專人去做資料控管,顯然人臉辨識的風險是高的,是比較難以讓個資主體去控制的資訊,也許我們也應該提高保護密度。』

儘管臉部資訊的外流影響對一般民眾而言,感受不是那麼強烈,甚至還有些躍躍欲試,但不管是歐盟或是美國一些州政府,都開始正視人臉辨識資料保護的重要性,並進一步限制政府對人民搜集資料的範圍,歐盟更將臉部辨識、視網膜掃描等資訊,納入史上最嚴個資法GDPR中,禁止從事原本搜集目的以外的事項。

台灣人臉辨識技術在全球排名前20名,但日前國防部才宣布取消人臉辨識系統的預算,台北市教育局原本也要在四所高中實行人臉辨識點名技術,或是在路燈裝設人臉辨識系統,後來通通喊卡,顯示人臉辨識在台灣也沒有那麼受歡迎,各界所擔憂的就是人臉辨識缺乏相關法源依據,未來易生爭議。當政府傾力支持科技創新時,也應著手建立適當的保護措施,才能讓民眾放心享受科技帶來的便利。

延伸閱讀
【小心你的臉】系列1/人臉辨識快速進步 龐大商機將引爆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