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尋媽計畫」當代館分享 盼掀漣漪效應

  • 時間:2020-07-26 17:29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江昭倫
「尋媽計畫」當代館分享 盼掀漣漪效應
「MOCA講吧-穿孔找媽媽」座談會,邀請台灣女孩許紫涵(左二)重述找回失聯15年的印尼保母的過程與感想。與談人包括獨立評論@天下頻道總監廖雲章(左一)、央廣印尼語節目主持人譚雲福(右二)、策展人黃海鳴(右一)。(江昭倫攝)

台北當代藝術館、中央廣播電台、獨立評論@天下今天(26日)共同主辦「MOCA講吧-穿孔找媽媽」座談會,邀請台灣女孩許紫涵重述找回失聯15年的印尼保母的過程與感想。參與協助的獨立評論@天下頻道總監廖雲章説,整個過程最讓她感動是很多印尼朋友謝謝她做了這樣的活動,讓他們覺得有被愛的感覺。策展人黃海鳴則説,他長期關注「關係美學」,卻沒想到他為當代館策劃的「穿孔城市」特展,能讓看似兩個無關的活動拉起了新的關係線索,讓展覽變得更有意思。

今年5月,在台灣與印尼媒體的協助下,台灣女孩許紫涵奇蹟似的找到失聯15年的印尼保母Dwi,感動兩國民眾,促成中央廣播電台等台灣多家媒體及社福團體合作,共同發起「尋找失去聯繫的第二位媽媽」行動。

許紫涵26日出席當代館舉辦的「穿孔找媽媽座談會」,再次分享她尋人過程與感想,現場也與遠在3000公里外的印尼保姆Dwi視訊連線。

許紫涵說,尋人過程受到很多人的幫忙,也將她空缺了15年的洞補起來,讓她變得更敢做夢,並感受到即使沒有血緣的關係,也有愛的存在,更讓她體認到愛要及時說出口,珍惜身邊的人。許紫涵:『(原音)我覺得在這樣一個網路社群很發達的年代,建立一個關係很容易,可是我跟Dwi經歷這一切之後,我們就會知道我跟她之間聯繫得來不易,也很不平凡,我覺得在經歷這些之後的我們,更珍惜彼此,也更不會輕易放棄彼此之間的關係。』

在許紫涵尋人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的獨立評論@天下頻道總監廖雲章感觸也很深,她説,在台灣像許紫涵這樣受到東南亞移工照顧的台灣小孩超過百萬人,這些沒有血緣的「媽媽」付出的情感、時間都是真的,即使中間有所謂的對價關係,但情感仍超越一切;尤其最讓她感動的是,召喚了許多台灣人也開始想要尋找曾經照顧過他們的移工,而移工們更因為「尋媽計畫」感覺到被愛。廖雲章:『(原音)我覺得還有一個很感動,我很多印尼朋友看到這樣的故事,她們很高興告訴我,我也好像被找到,謝謝你做了這樣的事情,讓這樣的事情可以出來,看到這樣的新聞,會讓我們感覺自己被愛。』

與談人之一的黃海鳴對於自己為當代館策劃的「穿孔城市」特展能與「尋媽計畫」產生連結也覺得很意外。他説,「穿孔城市」談的是空間裡人的關係,加上一直以來他的策展經驗都聚焦創造人跟人之間的關係,也就是創造「關係美學」,因此對於「穿孔城市」特展能啟動新的關係線索,他期待引發更多迴響。

作為「尋媽計畫」主辦媒體之一,中央廣播電台總台長張正相當認可策展人黃海鳴提及的「關係美學」,他指出,受到東南亞移工照顧的小孩,可以稱為台灣第二代新品種,雖然沒有血緣關係,但這群人數量龐大,值得更多關注與討論。


「MOCA講吧-穿孔找媽媽」座談會,許紫涵(左二)與遠在3000公里外的印尼保姆Dwi視訊連線,再次分享尋人過程中彼此的感想。(江昭倫攝)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