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全球自然生態保育 東南亞國家參與至關重要

  • 時間:2021-06-30 10:54
  • 新聞引據:採訪、路透社
  • 撰稿編輯:鄭景懋
全球自然生態保育 東南亞國家參與至關重要
全球自然生態保育 東南亞國家參與至關重要。(foter圖庫)

世界各國正計畫推動一項全球協定,承諾保育境內的自然環境,但專家指出,具有豐富生態多樣性的東南亞國家,是否參與這項承諾將至關重要。

全球生態保育 G7支持30x30目標

全球捍衛自然資源的努力與日俱增,七大工業國組織(G7)日前在峰會中承諾將在2030年以前,保護地球三分之一的土地及海洋,但環境專家指出,除非生物多樣性豐富的東南亞國家支持這項充滿野心的計畫,否則目標將很難達成。

G7富有國家的領袖,在今年6月對一項已經有大約60國參與的聯盟給予支持。該聯盟承諾在2030年以前,要保護領土內至少30%的土地及海洋(也稱30x30目標),來遏制氣候變遷及動植物族群的消失。但到目前為止,柬埔寨是唯一參與這項目標的東南亞國家。

呼籲世界各國領袖支持這項承諾的美國「自然倡議」(Campaign for Nature)組織主任歐唐諾(Brian O'Donnell)表示,讓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的國家參與其中「非常重要」。

歐唐諾告訴湯森路透基金會:「由於這個區域非常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的很大一部分正面臨壓力,東協國家是支持30x30計劃的關鍵聲音。」

超級多樣性國家

根據「自然倡議」組織的數據,東南亞國家領土面積只占地球表面的3%,不過在世界上17個「超級多樣性」國家中就占有3席,包含了印尼、馬來西亞及菲律賓。

這些「超級多樣性」國家已被環保人士認定擁有最豐富的生物種類,希望藉此引起關注並刺激生態保育的努力。

東南亞地區的土地及海洋,涵蓋了全球35%的熱帶雨林,以及30%的珊瑚礁。同時,東南亞在過去20年間,已經有超過2,000種動植物被發現。

根據「自然倡議」,東南亞地區也擁有全球18%的瀕危動植物種類。

然而,根據觀察機構「全球雨林觀察」(Global Forest Watch),有好幾個東協國家正經歷高比例的雨林消失問題,其中印尼、馬來西亞、寮國及柬埔寨是面臨雨林消失問題的主要國家。

COVID-19疫情中斷協定談判

根據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U.N.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的官員指出,這項被稱「30x30」的目標,被納入在一項旨在保護地球動植物及生態系統的新全球協定草案文本之中。這項新協定預計將在10月11日至24日於中國舉行的峰會中達成。

但多數東南亞國家目前正在對抗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的病例激增,實施新的限制措施、商家關門,並加速擴大疫苗接種的規模。

生物多樣性公約前官員夏馬(Ravi Sharma)表示,比起自然保育,疫情危機理所當然地成為決策者的優先事項。夏馬也指出,區域性的談判也面臨中斷。

自然保育的經濟效益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投資自然生態並採取綠色的疫情復甦政策,將可以在2030年以前,創造3.95億的工作機會,以及10兆美元的商機。

但環保團體指出,東南亞國家的領袖還沒有理解到保護生物多樣性帶來的經濟利益,許多領袖仍依賴自然資源,來讓他們的人民脫離貧窮。

菲律賓環保律師及倡議人士拉維那(Tony La Viña)指出:「東協國家意識到,30x30目標所需要採取的行動,會有經濟影響以及執行成本的問題。」

拉維那說:「這些擔憂是有基礎的,但是可以被克服,只要他們理解到這項目標的長期經濟和發展利益,並了解到保育及永續生活可能開啟的機會。」

原住民、在地社群遭綠色掠奪

歐康諾表示,這個30x30目標承諾中關鍵的一部分,在於尊重原住民團體與社群在保護區的權利,這些團體在自然保育上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

歐康諾也說,東南亞國家已經發展出讓在地社群共同參與的創新自然計畫,而藉由參入30x30集團,他們可以領導這項工作。

拉維那則表示,對他們來說,最好的刺激方案將是讓計畫納入對照顧自然環境的在地社群及原住民,提供資助。

印尼綠色和平組織(Greenpeace Indonesia)的雨林倡議者隆帕斯(Arie Rompas)指出,生物多樣性的流失,與富有國家如何透過剝削自然生態來取得經濟利益有直接關係,所以這些國家應該承擔更多解決問題的責任。

不過,隆帕斯指出,即便是東協國家政府,在推動經濟成長時,也時常忽視原住民社群,並在確保原住民的土地財產及權利上做得不夠多。

隆帕斯認為,30x30目標顯然是沒有和原住民及其他在地社群進行足夠諮詢下的產物。

英國發展研究所(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Studies)研究員哈芙(Amber Huff)指出,國際自然保育行動過去有陷入必須解決「綠色掠奪」等問題的歷史,原本由當地居民使用的土地,因為環境保育而遭到閒置,並且禁止當地居民使用。

哈芙指出,全球生物多樣性及氣候危機需要行動,但解決方案必須處理問題的根源,並且接納居民在利用自然資源維生的同時,能夠與自然一起永續共存。

哈芙警告:「像是30x30倡議這種一體適用的計畫,將對世界各地的原住民、鄉間農民、採集者和漁民帶來掠奪,奪走他們的土地及生計,並且是以「恢復」自然環境之名。」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