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曹銘宗書寫《艾爾摩沙的瑪利亞》勾勒西班牙帝國在台殖民史

  • 時間:2021-10-08 22:39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江昭倫
曹銘宗書寫《艾爾摩沙的瑪利亞》勾勒西班牙帝國在台殖民史
曹銘宗(中)8日新書《艾爾摩沙的瑪利亞》發表會上,包括基隆市長林右昌(左),以及熱門台劇《斯卡羅》原著小說作者陳耀昌醫師(右),都到場祝賀。(時報文化提供)

基隆,曾是歐洲大航海時代重要的國際地理指標,2011年考古學者在基隆和平島發掘400年遺址「諸聖堂」,並陸續出土多具歐洲人的人骨、原住民甕棺、十字架等,見證西班牙在台灣殖民歷史。 台灣歷史研究學者曹銘宗以此為靈感,寫下來長篇小說《艾爾摩沙的瑪利亞》,這也是台灣第一部以17世紀西班牙帝國在艾爾摩沙(Hermosa,16世紀西班牙人對台灣的稱呼)為主題的小說,幫助讀者認識1626年至1642年西班牙人在台灣的歷史。

8日新書發表會上,包括基隆市長林右昌,以及熱門台劇《斯卡羅》原著小說作者陳耀昌醫師,都到場祝賀,兩人也為該書寫序力薦。

出生長大於基隆的曹銘宗,是台灣歷史研究者,關注台灣族群文化,長期從事史普寫作。17世紀西班牙人在「艾爾摩沙」(台灣)的「雞籠」(基隆和平島舊名)建「聖救主城」(直譯聖薩爾瓦城),展開殖民、貿易、傳教的歷史,吸引他產生寫《艾爾摩沙的瑪利亞》的念頭。

西班牙人在台灣16年(1626~1642)的歷史,不但是基隆的歷史,也是台灣的歷史、世界的歷史。在大航海時代,西班牙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海權國家,其帝國擴張遠至雞籠(西班牙語Quelang),堪稱從歐洲到美洲再到東南亞、東亞最遙遠的殖民地。

直到1642年,荷蘭人從「大灣」(今台南安平)北上攻打雞籠、驅逐西班牙人,這是在台灣發生的第一場國際戰爭,西班牙人在台灣敗退,西班牙帝國在歐洲也走向衰微。

2011年起,中央研究院與西班牙學者組成的考古團隊,在和平島進行當年西班牙人在島上所建最大教堂「諸聖堂」(Todos los Santos)遺址的考古,到挖掘出教堂後殿牆基及墓區,因而延伸出包括歷史、文化等研究課題,許多大航海時代歐洲人對美洲、亞洲占領地的掠奪,文明對野蠻的省思,傳教與殖民、貿易的矛盾,以及不同族群與異文化的交流,就成為曹銘宗創作小說的題材,他藉由杜撰小說的人物,以搭配歷史人物、串聯歷史事件,寫出想說的故事,呈現雞籠早年的族群文化,彰顯人類珍貴的宗教情操。

陳耀昌讚譽曹銘宗書寫《艾爾摩沙的瑪利亞》對台灣社會具有重要意義,補足了台灣史小說「西班牙人在台灣」的拼圖,同時提醒我們,北台灣海岸曾有一群被當今台灣人遺忘的平埔原住民族馬賽人,有待台灣人類學家、考古學家、歷史學家做更多的探討。

基隆市長林右昌則強調,眾所皆知荷蘭人在台南興建的熱蘭遮城,西班牙人在台灣留下豐富歷史遺產卻鮮為人知,近年在基隆發掘出土的西班牙諸聖教堂以及骨骸,開始喚起眾人對於西班牙人在台灣這段歷史的關注,期待也能藉由曹銘宗以歷史為本、搭配人物的設定及角色的刻劃,讓更多人了解西班牙在台灣殖民歷史,其實也是四百年來的台灣史上非常重要的扉頁。

曹銘宗表示,2018年他擔任「社寮原住民歷史文化調查研究計畫」的計畫主持人,這是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中「大基隆歷史場景再現整合計畫」的子計畫,他以文獻分析、田野調查的方法,重新研究和平島從史前到戰後初年的歷史文化,也因此才有《艾爾摩沙的瑪利亞》的誕生,出書的過程對他而言是很大的意外與驚喜,內心充滿感恩。

對於新作《艾爾摩沙的瑪利亞》,曹銘宗也有兩個期待,一是希望這本書帶給大家知識,更了解西班牙人早年在北台灣及東台灣的歷史;二來是文學上的意義,小說描繪惡劣大環境下的良善心靈,希望讀者讀了這本書能獲得啟迪,並提升對自我期許。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