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高中生與科博館研究蛇眼演化  躍登國際期刊

  • 時間:2022-03-08 19:47
  • 新聞引據:中央社
  • 撰稿編輯:李自立
高中生與科博館研究蛇眼演化  躍登國際期刊
台中市私立常春藤高中學生黃晨瑋(圖)與科博館研究團隊攜手合作,耗時1年多深入研究蛇類眼睛演化,研究報告1月成功登上國際知名期刊「生態與演化前沿」(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科博館提供)中央社記者郝雪卿傳真 111年3月8日 (圖:中央社)

台中市私立常春藤高中學生黃晨瑋與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副館長黃文山帶領的生物學組研究團隊,花1年多時間研究蛇類眼睛演化,1月登上國際知名期刊「生態與演化前沿(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

科博館今天(8日)指出,黃晨瑋與黃文山帶領的生物學組研究團隊,花1年多時間深入研究館藏33種台灣原生種、1176件蛇類標本,證實在演化時間上較晚出現的蛇類眼睛越大;陸生的蛇類眼睛比水生蛇類大;日行性蛇類眼睛比夜行性大。

科博館表示,這篇研究報告「蛇眼大小與棲地及晝夜活動模式的相關性」於1月登上國際知名期刊「生態與演化前沿」,也是科博館首次與高中生合作在108課綱探究與實作的最佳範例,還獲得康乃爾大學研究蛇類權威學者的讚賞,肯定高中生利用標本探討演化議題。

黃文山研究團隊指出,眼睛是動物接收外界環境的重要器官之一,眼球越大的動物,視力、敏感度、動態分辨率越好。傳統上認為,蛇類由穴居的蜥蜴演化而來,由於洞穴幾乎沒有光線,所以較依賴嗅覺與觸覺等其他感官,而不依賴視覺探測環境,所以眼睛較小。但高度多樣的蛇類物種與生存方式是否會影響視覺功能仍然是個未解之謎。

黃晨瑋從國小開始喜歡野外自然觀察,對蜥蜴、蛇等爬蟲類感到興趣,大量閱讀圖鑑,察覺到台灣本土蛇類的生態棲地與晝夜活動模式非常多樣。他說,動物的生態與行為特性經常會影響牠們的視力演化,在蛇類之間是否也存在這樣的關聯性,他帶著這樣的好奇心,加入科博館研究團隊。

「科學研究的過程並不像過去想像簡單!」黃晨瑋舉例,標本長期浸泡在酒精裡身體捲曲,眼睛大小和頭長、頭寬的數據是否會有誤差?能不能呈現最客觀的數據與資料?都會影響解析結果,要大量參考過文獻和相關研究成果,才能提出科學新觀點。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