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巨嬰寶寶並非天生 中美教育大不同

  • 時間:2022-03-22 17:51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巨嬰寶寶並非天生  中美教育大不同
美國的教育特點有一些長處值得亞洲家長反思。 (示意圖/Jeswin Thomas/Unsplash)

中國電視劇《我們的婚姻》正在熱播,劇中討論到女性在生完孩子後返回職場困難重重,電視表現的重點困難除了是職場、家庭難以平衡,也體現在丈夫以工作為主,要求妻子無條件放棄工作為家庭付出。但電視劇上映以後,我看到很多台灣觀眾對於劇情表示不理解。比如,女主角在孩子六歲時預備返回職場,要求丈夫配合接送孩子,但六歲的孩子不能獨立起床、梳頭、穿戴,甚至不能在出門上學時主動提上便當袋,結果把爸爸也搞得焦頭爛額,難以完成任務,夫妻之間引發很多爭吵。台灣的媽媽大多留言稱這種情況太誇張,六歲的孩子應該具備一定的自理能力,並不像電視劇所表現的那樣,但其實「巨嬰寶寶」正是大部分中國家庭的現狀。

一胎化政策養出巨嬰寶寶

中國和台灣的教育體制比較相似,都是3歲進入幼稚園小班,經歷3年幼稚園以後,到6歲進入國小。不過,大部分中國幼稚園的小班,除了正常任課老師以外,都會配上1-2位生活老師,生活老師的責任是幫助小朋友上廁所、穿衣服、吃飯等,甚至包括在大便後幫忙擦屁屁。相比台灣、日本等國家,中國小朋友的生活自理能力確實比較差。因為獨生子女政策,早期大部分中國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所以全家大人的關注點都聚焦唯一的孩子,生活打理得面面俱到,很多家長都具備「讀心術」,孩子還未開口就能知其所想。而反觀台灣等國家,大部分家庭都會生2-3個小孩,有些孩子3歲已經成為哥哥姐姐,父母如果要挨個幫忙收拾,一定苦不堪言,為了減輕父母的工作量,自然就要提早教會孩子自理,甚至要求年長的孩子參與照顧弟妹。

其次是我的個人觀察。對於上幼兒這件事,中國人看年紀,台灣人看能力。簡單解釋一下這句話,就是說中國人更注重到了什麼年紀,就必須做什麼事,而不會注意孩子的個別差異,絕大部分中國家長都會選擇在孩子3歲時直接送到幼稚園,完全不考慮孩子的天賦、能力和性格特點。而台灣家長更注重孩子的個別性,有些孩子會由媽媽或保姆幫忙帶到上小學,或者說等到4歲更加成熟後直接上中班,這樣孩子理解能力、自理能力、表達能力都趨於成熟,上學也不會覺得壓力,更能理解「規則」,從而開心上學。

亞洲家長一味追求學業成績卻忽視生活能力

最後,亞洲家長的通病就是把學習能力放在自理能力之上,中國家長就更加突出,為了孩子成績、學習過關,在家什麼家務都不用做,只要專心學習即可。這種不能輸在起跑線的心態,從幼稚園就開始,很多中國孩子三歲能背古詩,卻不能自己如廁。

最後跟大家分享美國的教育特點,有一些長處很值得亞洲家長反思。先介紹美國的教育體系。美國的國小一共六年,是從Kindergarten到5年級,簡稱K-5,年滿五歲的當地居民,都可以兩個地址證明到附近學校報名。中文習慣把Kindergarten翻譯為「幼稚園」,但美國的K和台灣、中國的幼稚園相差甚遠,更類似於學前班。而美國的國中是6-8年級,高中則是4年制,9-12年級。從K-12年紀都是國家提供的免費教育。初中畢業以後,學生可以考慮暫時休學,去體驗一下社會工作,考慮自己未來的方向。在20歲以前,孩子隨時都可以重新返回高中拾起學業。

從學校設施方面來看,美國公立學校和台灣公立學校非常類似,都是小班化,不同學校有不同特色。美國教育中我最推崇的點是,美國老師非常會鼓勵學生,老師總會找到學生的優點,然後及時誇獎他。相對而言,亞洲學校中,不管是中國還是台灣,老師似乎都是糾錯的存在,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他們的教育目標都是培養「滿分學生」,而不是引導學生自由開發。我曾經在中國一個補習班兼職,我發現很多學生會下意識猜測老師喜好,然後想要討好老師,他們內心太渴望老師的認同,這正是因為老師給的肯定是如此吝嗇。台灣學生因為社會環境更加自由,學生有更多言論空間,所以不像中國學生那麼在乎老師的肯定,但因為學習過程中缺乏肯定,也會讓人經常處於緊繃和不自信的狀態。

拋開作業  美國學生學習更多

美國學校幾乎不給孩子作業,尤其是小學生。作為一個亞洲人,對於沒有作業這件事非常不適應,每次弟弟們回家後我都忍不住找點事讓他們做。同時,我也請教過學校老師為什麼不給學生留作業,老師說,孩子們每天在學校學習夠久了,回家應該好好休息。但就我的觀察,沒有作業這件事並沒有讓他們變得落後。回想我國中時的作業,就是大量數學題,已經反復練習英文語法,好在美國的學生們無需像亞洲學生一樣苦學英語。而美國學習數學的方式和亞洲也十分不同,亞洲學校非常依賴考試來衡量學生數學能力,所以學生只要反復練習考題,考出高分即可,同時非常講究口算、心算能力,所以需要大量計算、習題練習。而美國學校更加強調演算過程,數學更多學習如何推導出這個公式,並且如何運用,大部分上課時間都可以用計算器,他們的數學課更像是思維、邏輯訓練。

因為沒有作業,所以爸爸們就有很多機會帶孩子運動。相對於亞洲學生的特長都是美術、音樂類,美國學生的特長就多了很多體育項目,足球、籃球、網球都有,因為戶外運動多,孩子體格就很健壯,眼睛近視也少,而且在團隊運動中,可以學到很多人際交流技巧,在這個過程中,本身就是很難得的課堂。相對而言,雖然台灣也有很多公園,但基本上都是家長帶孩子過去,自己就坐在一旁滑手機。中國情況則更糟糕,缺少公共遊樂設施,家長基本都要孩子去室內或一些需要門票的地方,這些地方都被商家包裝得很精緻,孩子很少有和自然互動的機會。

當然美國教育也會有一些缺陷,比如過多、盲目的誇獎學生,結果學生變得驕傲自大。但瑕不掩瑜,不可否認的就是美國孩子們確實有很幸福的學生生涯,他們不會那麼容易被作業和學習壓力埋沒,即使成績不好,長大後也不會因為沒有好的學歷就過很淒慘的生活。理解亞洲大部分國家的現狀就是依然需要考學歷改變人生,希望家長可以多一些教育方面的思考,因材施教,幫助孩子開心地學習和成長。

作者》任瑞婷 秋雨聖約教會基督徒,因受中國宗教迫害曾來台避難,後獲政治庇護赴美定居。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