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為佐科威打開外交大門 習近平著眼G20峰會施展影響力

  • 時間:2022-08-03 18:00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鄭景懋
為佐科威打開外交大門 習近平著眼G20峰會施展影響力
印尼總統佐科威(Joko Widodo)(左)7月26日在北京會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右)。(路透社/達志影像)

印尼總統佐科威(Joko Widodo)7月訪問中國,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成為自今年冬季奧運以來首次進入北京的外國領導人。外媒分析,習近平為佐科威打開防疫大門,可能是準備在11月的20國集團(G20)峰會,展開外交攻勢。

印尼總統佐科威在7月下旬展開他的亞洲訪問行程,他的第一站就是前往中國,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這也是自COVID-19疫情爆發以來,中國罕見地開放外國領導人訪問北京,反映出北京在即將來到的G20之前,正準備逐步鬆綁與其他國家的外交往來。

冬季奧運以來 首位外國領袖訪北京

佐科威在7月26日與習近平會面,根據兩人會後發表的聯合聲明,佐科威邀請習近平出席11月在印尼峇里島舉行的G20峰會。習近平沒有明確表態,只說將全力支持印尼主持的G20峰會,願和印尼加強協調配合,確保峰會取得圓滿成功。中國並表示將全力支持印尼做好明年東南亞國協(ASEAN)的輪值主席國。

根據聯合聲明,兩人同意擴大雙邊貿易規模,並進一步加強在農業、醫療和糧食安全等領域的合作。此外,也將繼續透過「一帶一路」以及印尼提倡的「全球海洋支點」戰略構想,繼續深化基礎設施項目的合作。

兩國也表示將致力於「如期」完成兩國合作的旗艦基礎建設計畫「雅加達-萬隆高鐵」。這項計畫因為土地徵收的問題而延誤。

在美國圍堵下 中國開門拉攏印尼

中國從2020年開始實施嚴格的防疫政策以來,除了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和去年出席北京冬季奧運開幕式的人士外,沒有任何外國領導人訪問過北京。在這段期間內,外交人士訪問中國無法進入首都北京,而是必須在其他地方與中國官員會面。

佐科威此次罕見的能夠訪問北京與習近平會面,被認為是在美國加強對中國圍堵之際,企圖拉攏印尼。有分析指出,習近平這次罕見邀請佐科威訪中,可能是出於地緣政治需要。

香港「星島日報」社論分析指出,美國總統拜登近來加緊圍堵中國,進行亞洲訪問,尋求與區域內的國家建立一個將中國排除在外的「印太經濟框架」,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日前邀請日韓紐澳的領袖參與會議,這些因素都讓中國必須出招突破圍堵。中國也希望透過加強經貿讓利,來拉攏印尼,以免其倒向美國陣營。

拉近印尼關係 盼化解烏戰下外交困境

日經新聞(Nikkei Asia)分析指出,佐科威的訪問讓中國看到了一個機會,可以讓它擺脫因為烏克蘭戰爭而陷入的外交困境。

由於習近平和蒲亭在今年2月的一份聯合聲明中,共同反對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擴張,讓北京無法批評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這個情況拖累了中國的外交,並強化了以美國為首對抗中國的國際聯盟。

雖然西方呼籲將俄羅斯排除在峇里島G20峰會之外,同時推動烏克蘭參與,但擔任輪值主席國的印尼則希望維持中立立場,並扮演居中協調的角色。佐科威先前已訪問俄羅斯和烏克蘭,試圖讓蒲亭和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在G20峰會上進行面對面的會談。

日經新聞認為,對中國來說,佐科威的東亞訪問是個絕佳的機會,提供一條不同的路徑,並可展示其實力。分析指出,在未來當俄烏準備舉行直接對話時,中國希望與印尼扮演調解者的角色。雖然中國在戰爭中支持俄羅斯,已不容易取得烏克蘭的信任。但如果中國能在追求烏克蘭和平的努力上,表現出作為大國的影響力,習近平就能夠扳回顏面。 

美中領袖權力消長 中國著眼G20峰會

為了突破烏克蘭戰爭的外交困局,習近平若想要在國際舞台上有更多的影響力,必須親自出席重要的國際會議。習近平自從2020年1月訪問緬甸以來,就因為疫情而沒有再離開過中國。目前各界正密切關注,習近平是否會親自出席在11月舉行的G20峰會。

日經新聞報導,尤其是G20峰會將在11月15、16日於印尼峇里島舉辦,這個時間點,可能正好是美中領導人權力消長的時刻。

在G20峰會前一週,美國將在11月8日舉行期中選舉,而目前民調低迷的拜登有可能在這場選舉中遭受重大打擊,失去對於參眾兩院的主導權。另一方面,習近平則可能會在今年秋季的第20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取得他作為中共最高領導人的第三個任期。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 (German Marshall Fund)的亞洲計畫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向美聯社表示:「我認為習近平將在取得他的第三任期與強勢的政治地位後出席G20。」

佐科威的訪中之行,透露著中國在經歷2年多疫情後,正藉由逐漸放鬆對外交訪問的限制,而準備在未來的外交戰場上施展其影響力。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